第五篇 《浙江景寧東弄佘民情況調查》 追蹤調查:佘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村:東弄(1 / 3)

第五篇 《浙江景寧東弄佘民情況調查》 追蹤調查:佘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村:東弄

東弄是鶴溪街道所轄一個純佘族村,位於敕木山半山腰和山腳,全村轄老村、新村、周坑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013年春,全村117戶,383人,其中雷姓2戶13人,葉姓漢族1戶6人(《浙江景寧東弄佘民情況調查》中所述的3戶葉姓村民,已有2戶依曆史淵源關係,按民族政策更改為佘族)。全村耕地麵積243畝,山林麵積3800畝,距縣城6公裏。

東弄藍姓於明萬曆七年,從福建羅源搬來,至今已438年,子孫繁衍22代。開基略早於敕木山村藍姓,其規模是縣裏中上的純佘族村。

1952年前的東弄村,與毗鄰的三株樹、張村同屬城東鄉,1952年5月以後,劃歸三株樹村,1958年公社化時期,又與灘嶺、三株樹等村合並為三株樹大隊。1962年後,設立東弄村,1984年命名為佘族村。

施聯朱等的《景寧東弄佘民情況調查》指出:

東弄村的田地由於地處嶺腳,相對肥沃,在全鄉屬相對較好的。家庭經濟也比高山上佘村富裕一些。1952年土改時,全村75戶佘族中,有富農1戶、富裕中農6戶,中農25戶。

當然,50年代末的“三年困難時期”,情況也很慘。根據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逍《走向市場》一書中的記載:

1958年大辦公共食堂後不久,我們東弄餓死和逃出去的有100多人,其中3戶絕戶。據老人們回憶,那幾年村裏經常一天就有4、5個人餓死。一次省裏派醫療隊來村,看到一個大家都以為死了的浮腫病人,醫務人員趕緊給他灌了點米湯,他就活過來了。

據說有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家裏一粒米也沒有了。丈夫不想讓妻子跟他一起餓死,就逼她趕快逃到能活命的地方去嫁人,並宰掉家中唯一一隻正在下蛋的老母雞給妻子吃。當晚二人抱頭痛哭,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邊勸邊逼妻子趕快上路,免得遲了讓人看見。妻子是邊走邊哭,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

恩愛夫妻,思念故土,猶如晴天霹靂,萬箭穿心!

這些記載,真是刻骨銘心,催人淚下,足以顯示東弄也是重災區。

東弄村民間信仰,以信奉湯仙即湯夫人湯三公最為普遍。佘族村中流傳著湯三公在東弄做地頭爺,保佑佘族子孫平安的傳說,使東弄成為敕木山一帶佘民湯夫人信仰圈的中心。村裏建起湯仙宮廟,塑造有唯一完整的湯三公三兄弟的神像。東弄是過去“六保”中佘民旱年求雨保豐收儀式的首站。筆者記得,小時候在泰順本地多次看到的求雨儀式,湯夫人神像都是東弄抬來的,很是靈驗。

為作追蹤調查,2012年春,筆者來到東弄。六十多年過去,施聯朱等筆下這個全部以稻穀為換稱單位的純農業佘族山村,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全村人民共同努力,已成為農、工、副全麵發展,生活水平富裕,佘族文化氛圍濃厚,充滿朝氣、瑞氣的新佘村。

在這裏,首先要向大家介紹前麵提到過的那對恩愛夫妻,55年過去,情況怎麼樣?

在東弄村藍仁林和她女兒藍麗紅的積極協助下,筆者找到了當事人,今年87歲高齡的藍細仁阿婆,她向我講述當年的情形:

我是離東弄村不遠的初灘村人,經媒人介紹,21歲嫁給東弄村藍茂坤,在東弄村生了兩個兒子,今年65歲的藍仁付和58歲的藍相餘。藍茂坤為人老實,勤勞肯幹,我也肯吃苦,養豬、砍柴、帶小孩,全心持家。雖然生活清苦,但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1958年,大辦公共食堂後不久,餓飯情況就嚴重了。沒有吃的,村裏餓死許多人。那年冬天,家裏一粒米也沒有了,隻好上山挖野菜,摘山果,勉強度日。

每天,從食堂裏分來用瓦罐蒸的二兩米飯,每人一份,僅罐底一點。大人是多吃野菜,少吃飯。而野菜苦澀難吃,小孩不吃,隻吃飯。三口兩下就把飯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