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醫林的宋氏婦科 三、一脈相承新老宋家,花開兩枝香氣襲人
曆史上,鄞地民間習慣於將宋氏婦科稱為宋家,因婦科疾病去宋氏婦科就診也就簡明扼要地叫“看宋家”。
曆史上,宋家的行醫形式,如同普通醫家一樣,也是坐堂、出診,也有藥方、醫案、望聞問切,所不同的隻是去那裏就診的都是女人。其行醫場所也一樣,或家稱醫寓,或另設診所,或在藥店坐堂,所不同的隻是在一些病家的心裏自有一絲神秘感。據民間傳說,“杏春堂”門前有一條石凳,供病人候診時坐(是其中的一條,還是僅僅這麼一條;是原本就有的,還是專門供候診之用,未作考證),因為這石凳是神仙坐過的,所以來就診的病人在這石凳上坐一坐,毛病就好得快。
這“杏春堂”也就是現知宋家在鄞縣城內早期行醫場所之一,地址在小尚書橋橋堍旁(即現今的鎮明路與三支街相交處),源自清朝宋金熙醫寓,也即“老宋家”所在。
宋家,在鄞縣城內的早期行醫場所隻有這一家。就是去上海、城外農村等地設分號行醫的,所稱的也就是“杏春堂”或從“杏春堂”來的醫生,直至清末。由於“同輩兄弟之間利益分配不均……鳳字輩兄弟之間曾發生激烈衝突,其中宋紫清(宋鳳遠)負氣出走,在寧波謙和堂弄(今月湖盛園附近)分設‘濟世堂’診所,與小尚書橋的‘杏春堂’分庭抗禮,結果引發更大矛盾,宋紫清‘被趕出家族’。反叛族規者,往往是強者。宋紫清‘被趕出家族’,並不意味著他就失去了治病救人的能力,相反,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宋紫清,最終成為聞名一方的名醫……”
這就是宋氏婦科之所以有新、老宋家之稱的來曆。“濟世堂”理所當然地被世人稱為“新宋家”。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凡去寧波宋氏婦科就診的,有了新老宋家之選擇。
當然,無論是小尚書橋“杏春堂”的“老宋家”,還是謙和堂弄“濟世堂”的“新宋家”,都是宋廣平的傳人、宋欽的後裔。
1958年,浙江省中醫學院籌建,省衛生廳到寧波邀請當時“老宋家”的掌門人宋溪雲到杭州任職,因自己年事已高,故土難舍,宋溪雲力薦宋光濟前往。因此,宋光濟離開了寧波,調入浙江中醫院出任婦科教研室主任。
早在20世紀40年代,宋光濟也離開過寧波。那時候,宋氏婦科在上海開有分號,由宋光濟與他的堂兄兩人輪流坐堂——上海、寧波各半個月,來回往返乘坐江亞輪。據傳,1948年12月3日下午4時整,滿載著4000多名旅客的“江亞輪”,在抖顫而又淒厲的汽笛聲中徐徐駛離上海港,2小時45分之後,駛入吳淞口外橫沙西南白龍港海麵水道,突然右舷後部傳出炸雷似的一聲巨響,船體隨之發生劇烈震動,所有燈火頃刻熄滅,船尾迅速下沉……幸虧,那一天就診的病人出乎意料的多,宋光濟實在無法起身,退去了已經買好的這一班“江亞輪”船票,躲過一劫。
在上海行醫期間,宋光濟曾成功地治愈了一名被諸醫判定為“不治”的女病人。這位女病人新中國成立前夕去了台灣,後移居美國,但始終不忘宋光濟的救治之恩。30餘年後的20世紀80年代初,國門初開,這位昔日女病人,居然費盡周折,從上海尋找到杭州慶春路浙江中醫學院門診部,看望宋光濟,再一次感謝救命之恩。類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1983年,在杭州從醫的宋光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浙江省名中醫”稱號,時年63歲。同一天,在同一個地點,在寧波從醫的宋世焱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醫”稱號,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