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中,我們會探討幸福的概念,嚐試梳理出它的各種含義。有些類別的幸福可能相對容易測量,有些或許不那麼容易測量,卻更值得我們追求。第二章探討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些基本的快樂或者不快樂的感受?原因是什麼?第三章和第四章探究有些人看起來比其他人更快樂的原因:人們快樂是因為有好事發生嗎?還是說,因為他們快樂,所以好事才發生到他們身上?我們會發現,人們自身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對持久幸福感的影響,至少和他們身處的客觀環境一樣大。第五章探討的是情緒和情感背後的大腦運行機製。幸福感產生於神經回路間的相互作用,而這些神經回路則是人類千百萬年進化的結果。人體和老鼠一樣,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都由單獨、專門的神經回路控製,這些神經回路會對環境中的狀況、威脅和獎賞做出反應。控製愉悅的腦部係統與控製欲望的腦部係統並不完全相同。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渴望的心理狀態與滿足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我們並不總是想要我們喜歡的東西,也並不總是喜歡我們想要的東西。

第六章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增強幸福感,分析一些補救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發揮作用的方式。在第七章,也就是最後一章,我們嚐試簡單地總結有關幸福的常見矛盾心理,並分析我們為何會被設置成現在的樣子。生而為人,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幸福或者不幸福,而是演化給我們設定好的目標。在這裏,幸福感是演化的侍女,多數時候,它充當的不是實際的獎賞,而是一個想象的目標,給我們提供方向和目的。我們或許從來都沒有接近過那個目標,或許也沒有必要去接近。畢竟,傑弗遜所說的基本權利也不是幸福本身,而是對幸福的追求。即使在烏托邦世界中,對幸福的追求也並不必然會獲得幸福。理想社會能夠做到的也隻是讓每一個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換個角度來看,這或許已經足夠了。本書最後還討論了幸福未來的模樣。與過去相比,如今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民已經變得更富裕、更健康、更自由了,再指望他們在幸福感上也獲得很大提升似乎不太現實,原因顯而易見。甚至有證據表明,某些類型的不幸福感在上升,我們將對其中的原因進行探討。

對幸福概念的界定,難在恰如其分。如果我們將幸福狹窄地定義為某種感覺或心理狀態的話,原則上我們就能客觀地評估它,但是要將其作為整個公共生活和私人決策的基礎的話,它就太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麵,假如我們將幸福定義得過於寬泛,比如“組成美好生活的要素”之類,它就沒法抓住要點,自然也無法在國家數據中進行測量。我們能直觀感受到存在一個叫“幸福”的東西。它單一,但並不輕微;它足夠實在,讓我們可以追求得到,但也有足夠的寬度,值得我們為之奮鬥。對這個熟悉、模糊、矛盾的欲望客體的追求,便是本書的主題。在社會科學家眼中,幸福的概念好比海市蜃樓——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吸引人們一探究竟,但往往在人們快要抵達的時候消失不見。而我們會發現,幸福本身也具備這種海市蜃樓般的特質。

在第一章中,我們會探討幸福的概念,嚐試梳理出它的各種含義。有些類別的幸福可能相對容易測量,有些或許不那麼容易測量,卻更值得我們追求。第二章探討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些基本的快樂或者不快樂的感受?原因是什麼?第三章和第四章探究有些人看起來比其他人更快樂的原因:人們快樂是因為有好事發生嗎?還是說,因為他們快樂,所以好事才發生到他們身上?我們會發現,人們自身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對持久幸福感的影響,至少和他們身處的客觀環境一樣大。第五章探討的是情緒和情感背後的大腦運行機製。幸福感產生於神經回路間的相互作用,而這些神經回路則是人類千百萬年進化的結果。人體和老鼠一樣,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都由單獨、專門的神經回路控製,這些神經回路會對環境中的狀況、威脅和獎賞做出反應。控製愉悅的腦部係統與控製欲望的腦部係統並不完全相同。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渴望的心理狀態與滿足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我們並不總是想要我們喜歡的東西,也並不總是喜歡我們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