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快 板 快三嬸巧捉“小爐匠”(2 / 2)

我馬上可以付現金。”

快三嬸一聽火竄頂,

明明是偷還裝假正經,

一隻破罐不值錢,

偷去定然有原因。

白:好,要買就拿一千元錢來!

她有意獅子大開口,

叫個高價試試心。

“好好好,

一千元錢我答應”,

“小爐匠”拿出一遝鈔票嶄嶄新。

這一下,

三嬸眼睛睜得像銅鈴,

小小一隻雞食罐,

非銅非鐵非黃金,

他出一千鈔票為何因?

莫非他有神經病。

仔細一想不對勁,

此人生得獐頭鼠目蠻精明,

這雞食罐裏麵肯定有啥花樣精。

公公在世曾經說,

那年開展大躍進,

全民煉鋼齊上陣,

挖墓取磚造爐最風行,

有天古墓裏麵挖出一隻黑不溜秋像隻瓶,

摔摔摔不碎,

敲敲木聲聲,

帶回家裏拌糠喂雞到如今。

那天聽過鄉裏文化站長講,

民間還有很多文物和珍品,

挖掘保護每個公民有責任。

可能這罐是個寶,

今天碰到了識貨人。

快三嬸腦子開竅計上心,

國家文物豈能落賊手。

我要仔仔細細查分明:

“這位師傅且稍等,

賣這罐子我得先問家裏當家人。

“小爐匠”隻得點起香煙坐等快三嬸。

快三嬸,

帶著罐子快步來到文化站,

快人快言說過程,

站長一聽主意定,

馬上電話報了警,

帶上罐子博物館裏去鑒定。

卻原來,

這雞食罐是宋朝中期的犀角杯,

用秤一稱正好重兩斤,

稀世珍寶價格值連城。

警察把“欒平”細查審,

原來是個文物走私犯,

犯罪屢屢警方早發通緝令,

捉拿歸案全靠快三嬸。

快三嬸,

成了捉賊獻寶的大功臣,

光榮事跡上了報,

政府還發了嘉獎令。

這真是:

不要把寶貝當廢品,

希望大家生活當中多留心,

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