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一路上有你 幸福的額度(1 / 1)

第三輯 一路上有你 幸福的額度

從濱海城市寧波出發,來到莽莽山林的貴州,山裏孩子渴求知識的目光,堅定了她紮根大山的決心。為此,一個懷揣支教夢想的女孩,將燦爛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苗鄉侗寨的孩子們,一待就是七個年頭。這是從貴州采訪歸來的老師講述的真實的故事。老師說,從女教師的臉上,他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幸福是一個奢侈的詞語,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看見了幸福在不遠處招手,卻無法去把握。也有人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在淺笑回眸中,在溫潤恬淡裏,在默默奉獻的愛心世界裏,在知足的自得的快樂中。

我想,幸福是對自身生存環境的感知度,不是盡情享受,消極待世,而是發現生活中的美,保持一顆知足的心,坦然麵對生活的一份從容。一個出門在外打工的民工,他可能沒有大把的鈔票,他也可能沒有寬鬆的就業環境,在一個小工地上,他辛勤地勞動,為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他明白自己是沒有機會入住這座大樓的,這座大樓竣工的那一天,也就是他離開的日子。但是,他憑借自己的勞動改變了生活現狀,孩子有錢上學了,地裏的莊稼收成不錯,在拿到工資買到返鄉車票的時候,在見到家人時親切的問候聲中,他開心地笑了,他正沉浸在屬於自己的幸福中。

幸福也不需要理由,珍惜擁有的美好,摒棄痛苦與憂傷的碎片,即是幸福。在《安徒生童話》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看到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天空飄落下來,天氣冷得可怕。她凍得瑟瑟發抖,於是擦亮了一根火柴,在光明的火焰花裏,她見到了奶奶的微笑,那麼溫柔,那麼慈祥,就這樣幸福地閉上了眼睛。寒冷的夜裏,小女孩凍死在街頭,人們發現她臉上放著光彩,嘴邊露著微笑。在小女孩的世界裏,奶奶把她抱了起來,摟在懷裏,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這就是她眼裏的幸福。

幸福更主要的是有意義地活著,充滿對未來的希望,靜靜地以平和之心,體驗幸福的真諦。山村女教師一次家訪要過十八道河,翻十幾座山。山高坡陡,未走到一半路,腳底已走出了血泡。最後,她硬是一瘸一拐地走到學生家裏。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為何放棄寧波優越的生活環境,前往貴州的一個小山村支教,並且堅定地留在大山深處。在看到她以善良、真誠、無私的心給孩子帶去知識與快樂,在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時,在場的人無不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被她美好的人生理想和堅忍不拔的意誌,以及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

當人生被各種各樣的欲望所充斥時,我們容易迷失前進的方向,認為人生旅途是苦難的結合,而忽略了幸福的存在。人應該學會改變環境,但更要學會適應環境,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由於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修養和心態不同,所體會到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對於青年人來說,拉住了戀人的手便是幸福;對於父母來說,自己的子女成家立業就是幸福;對於老人來說,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就是幸福;對於官場之人來說,升職就是幸福;對於商人來說,賺錢就是幸福;對於農民來說,風調雨順就是幸福;而對於一個乞丐來說,每天能有一頓飽飯吃就是幸福。

感受幸福,兒時,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聽著童謠進入甜甜的夢鄉;上學了,跟著小夥伴一起,蹦蹦跳跳地走在田埂上,興高采烈地說著話;剛上班時,那個停電的夜晚,同事幾個圍坐在會議室,談論著家長裏短和我們的追求,屋外的桂花灑落了一地的芬芳;後來,離開了國企,進入了合資企業,在浦發銀行的寫字樓上,忙裏偷閑書寫著深藍淺藍的心事和執著,細數著流離卻感恩的情思。孩子茁壯成長的喜悅,愛人貼心問候的話語,驀然回首中,有這麼多的溫馨之蕊風幹在記憶的紅塵中,原來,我們一直在幸福中徜徉。

巴爾德斯說,把別人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鄉村女教師正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的額度——為了別人的幸福而努力。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在這花一樣的年齡裏,在同一片藍天下,不能因為貧窮而使他們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和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一個人的幸福不是幸福,她看到了幸福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