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一張照片使他走上了五彩路
那是1983年春節後的一天,鎮海針織廠接到有關部門的一個電話,說是要了解本廠青工呂習工的曆史檔案。當時接電話的領導吃了一驚:這個平時喜歡搞攝影的小青年在外麵出了什麼事?
當小呂弄清是咋回事後,對一臉嚴肅的領導,一臉幸福地回憶起以後改寫了他人生的那張珍貴的照片。
那是1983年2月12日上午,這天是大年三十,天又有些陰沉,美麗的杭州西湖邊遊人稀少。寒風中,呂習工與幾位好友在“平湖秋月”景點的曲橋上拍照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說:“同誌,請讓讓路。”小呂心想大概是國際友人來了,一回頭,卻不曾想到是鄧小平同誌一行人正緩步走來。當時相互距離很近,小呂來不及細想,他憑著平日練就的熟練的攝影技巧,迅速把光圈調至p5.6,速度調到T60,並把閃光燈的連線拔去,為的是怕影響他老人家的眼睛。這一連串動作可說是在幾秒鍾內完成,然後小呂便端起相機對著小平同誌按下了快門。
見有人拍照,小平同誌停下腳步,微笑地看著小呂。
呂習工的心頓時緊張起來。他忐忑不安地問候道:“鄧伯伯,您好!”
小平同誌微笑著問小呂是哪裏人,做什麼工作,是不是坐火車來的等問題,小呂一一作答。當得知小呂是寧波人,小平同誌風趣地擺擺手說:“寧波不錯,很大嘛……”
小呂由衷地冒出一句:“鄧伯伯身體好是全國人民的福氣!”惹得小平同誌一行人哈哈大笑。
小平同誌平易隨和的普通老人的形象,似一股春風掠過這位青年工人的心間。
這張照片在當年的《青年報》發表之後,曾引起強烈的反響,呂習工收到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其中,浙江開化縣城關鎮南門小學教師操寶泉發自肺腑地道到:我今年56歲,25歲那年被錯劃為右派,弄得父母雙亡,孤身一人在農村過“牧牛人”的生活。平反後,我重新有了工作,在49歲時成了家,50歲時生下一個胖小子。因此,我怎麼能不感激黨和政府呢。現在,我時時告誡自己,要為黨爭氣,不要給黨抹黑……但我總覺得家裏還缺少點什麼。看了您的照片,我突然明白,我少了一張小平同誌的照片,我要用他來作為工作的動力,並告訴子孫後代永不忘記……
呂習工成全了多人的善良願望。同時,這張照片也使他自己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轉折。
呂習工的生父是位老軍人,曾被打成右派,生母出生在四明山革命老區的一個進步家庭,繼父參加過抗美援朝,後來種種莫須有的罪名,使得小呂的生活也經曆了許多磨難。
當時的小呂是針織廠的機修工,兼團委委員,月收入是36元,生活中常常捉襟見肘。愛好文藝、曾被譽為“鎮海首席小提琴”的他,做夢都想買一台鋼琴,而現實是不可能的。他中學時就迷上攝影,同樣也是買不起照相機,這天為小平同誌拍照的相機,還是用戶口簿作抵押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