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於建國第五十九年的夏末,卜凡當時正守在爺爺傳下來的鋪子裏百無聊賴。
三年前,卜凡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從小生活的故鄉---銀城,這座位於湖湘北部的地級市。
沒多久爺爺便過世,老人家留下了一個遺願,讓卜凡繼承他位於棲龍山下的那間鋪麵。
別看棲龍山是座山便以為是在郊外,這棲龍山是位於銀城市內,老城區的一座名勝,山中有當地最老之古刹,山下也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織。
爺爺的鋪麵原本是間國醫館,卜凡也是中醫畢業,奈何一是年輕,二是無證,便將國醫館改了行當。
棲龍山下要數香燭鋪最多,但卜凡年紀輕輕不想做這暮氣沉沉的生意,打定主意,將店鋪改成了做佛珠手串等紀念品的買賣。
開頭一年,生意還算不錯,各地前來禮佛敬神之人也會到他鋪子裏轉轉,看上合意的物件也會出手。
可惜好景不長,一年後,棲龍山上棲霞寺裏的和尚也賣起了這些紀念品,掛著大師開光的名頭,卜凡的鋪子頓時門可羅雀。
無奈之下,卜凡隻好打起了老物件的主意,鋪子頓時又多了一項業務,古董經營。
可惜,銀城這地兒,既非古都,又無曆史之大底蘊,這古董買賣,頂天了去就是一些明清時期的民間物件,生意之慘淡可想而知。
守店三年,破爛收了不少,轉手賣出去的生意就兩筆,都是送到了當地修建的名人故居裏。
別看這鋪子不景氣,可卜凡生活得還算體麵,有車有房有鋪麵,都是父母長輩給的。
卜凡的父母跑中藥業務,常年奔波在外,雖然與卜凡聚少離多,但這零花錢倒是月月都穩當的彙了過來。
瞅著鋪子已經三五天沒開張,卜凡正琢磨著新的主意,要不要將鋪子租出去。
自己已經二十六歲,守著這鋪子浪費了三年光陰,自己的醫師資格也未考取,算是一事無成。
卜凡幽幽的點了根煙,準備抽完便關門,就在這時候,一輛黑色轎車停在了鋪子的門口。
車上下來一名年輕男子,站在鋪子外看了看門牌後,徑直走了進來。
“你好,請問這裏是棲霞路22號嗎?”男子年紀跟卜凡差不多,身材敦實,進來就說著一口外地口音問道。
“這裏就是,請問你有什麼事?”卜凡說道。
男子手中提著一個袋子,環顧店鋪裏一圈,又問道:“這裏之前是一間國醫館吧,請問之前這裏的那位卜老先生你認識嗎?”
卜凡點頭:“那國醫館坐診的卜老先生是我爺爺,三年前過世了,鋪子現在傳給了我。”
“你爺爺也過世了。”男子神色黯淡,口中的一個也字,似乎讓他想起了些事情。
“我家與你家是故交,這是我受長輩所托,前來歸還於你家的東西。”說著,男子便將手中的袋子放在了卜凡身前的櫃台上。
卜凡拿起那袋子,裏麵用紅布緊緊的裹著一枚四四方方長條形的物件,從手上掂量得知,應該是件木製品。
“我姓劉,叫劉誠中,寶慶人,這次前來銀城,除了歸還你家的這件東西外,還要代我家中長輩問你們卜家一句,當年的行動怎麼辦,我們一直在等你們的安排。”年輕男子自報家門,又鄭重的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