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金銀彩繡榮獲首屆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銀獎;同年成立寧波金銀彩繡傳承基地。2010年3月,寧波金銀彩繡藝術館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2011年6月,寧波金銀彩繡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幾年創造的作品曾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項。2008年11月《龍袍》在第二屆寧波工藝美術精品展榮獲金獎;2009年7月《十五鬧元宵》在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東雕杯”銀獎,並在第三屆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獎評審中獲得優秀獎;2010年5月《元宵》在第二屆中國?浙江工業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杯”榮獲金獎;2011年4月《雙鳳朝陽》《博古四條屏》在浙江省“民間巧女”手工技藝大賽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2011年5月《博古四條屏》在2011年中國刺繡藝術精品展“中絲園杯”獲得銀獎,並在第三屆浙江省民間文藝映山紅獎?工藝美術作品展獲得二等獎;2011年11月《百鳥和鳴》在第四屆寧波工藝美術展中獲得金獎;2011年12月由裘群珠等人設計並製作的《甬城風情圖》榮獲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甬城風情圖》不僅是一幅展示濃鬱地域風情的民俗畫卷,更是在刺繡技法和表現手法上融彙古今,取得重大突破的創造性作品;2012年10月,《百鳥和鳴》《翔龍吞珠》在2012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分別獲得金、銀獎;2012年9月,《翔龍吞珠》《刀馬旦》分別在寧波市第五屆工藝美術精品展獲得金獎、銀獎。2013年4月,《冷豔》《青衣》《蝶戀梁祝》分別在第三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特等獎、金獎和銀獎。2013年《甬城風情圖》在第十屆中國民間聯合會獲得優秀獎;這些獎項都是對寧波金銀彩繡的高度肯定。已故著名學者趙樸初先生曾讚譽寧波金銀彩繡“斟古酌今,裁雲剪月,奇花異草,妙筆神針”。其實,這也是我對金銀彩繡的最深感悟。
寧波金銀彩繡藝術館作為非遺技藝的傳承基地,將在金銀彩繡技藝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年,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傳承,為傳承傳統手工藝創造了極好的環境與氛圍,但非遺傳承的關鍵還是得要有傳承人,我們打算與寧波旅遊學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美院等相關院校合作,研究和創新針法技藝,同時舉辦各種培訓班、交流班,吸引有興趣的學員前來參觀、學習,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愛和掌握這門技藝。寧波金銀彩繡藝術館已經與浙江省民間美術家協會合作成立了金銀彩繡專業委員會,聘請中國美院教授專門對金銀彩繡的悠久曆史和發展現狀進行學術研究。研究設計和創新產品,並培養一批金銀彩繡手藝的繼承人,共同探尋金銀彩繡技藝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