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靜待花開的日子 參加人數最多25人!別讓孩子的習慣與眾不同
2011-4-1 10:53
一隻手上的手指的確不同,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每個學生的確不同,有人記憶力好,有人想象力豐富,有人擅長邏輯思維。
每回學校裏有活動,特別是那些集體活動,我總懷著一種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的想法,不想舍掉任何一個人。
學校要舉行班級誦讀比賽,規定人數25人左右,我不知道這個規定人數是為什麼,應該不是場地原因要限製,也不會是因為班級人數,因為每個班基本上都是40多個學生。是叫我們老師精選,挑選,篩選?是讓我們老師從40多個都一心求上進的孩子中,是從40多個難得有集體表演、難得可以露露臉的學生中粗暴地狠心地刪去幾個?當然理由可以很多很多:你背不出來!你太調皮!誰叫你作業一直拖拉,你沒時間練習的!……這不是讓我們指導老師犯難嗎?
想了再想,也對同學們說了又說比賽規則,可是依舊不想按要求25人左右定!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呢?本就是一個集體的活動,憑什麼某個學生不能參加,那被刪掉的孩子會照著老師的邏輯:我不好,我不會背,我不遵守紀律……從心理上先給自己一個定位,一個意識。以後會怎樣呢?一而再再而三,不是讓這個孩子一如既往地把自己處在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嗎?到時候,你想讓他和大家一樣,他又何嚐能從心理上、行為上適應呢?
許多時候,正是我們,是我們教師,讓本一心向善,一心上進的孩子遊離在了集體之外,在大家認真練習的當兒,他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饞著,慢慢地也就漠視了,習慣了,習慣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孩子是不同的,在我們老師眼裏,他也許是跟不上大家的節拍,也許會因為他讓整體顯得有點淩亂,也許有了他,我們老師要費更多的心。可是孩子們呢,他在努力了,他在努力地追著大家,他覺得和大家一起表演是多麼光榮。一顆幼小純真的心,我們,我們沒有權利,沒有任何權利粗暴地對待,讓孩子從小就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與眾不同。我們有義務忽視他們的不同,我們有責任去扶持,讓孩子從與眾不同慢慢地融於集體,成就集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