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遙聞深巷木屐聲 曾經的床上三小件
去商店裏看床上用品,常有四件套、五件套的,那些材質柔軟、式樣大方、色彩雅致的床單、被套和枕套,用的是同一種麵料,有配套的花樣圖案,有的還飾有漂亮的花邊。把它們裝飾在同一張床上,不用說使用,就是看著也是賞心悅目。與三四十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從前的床上用品不是成套的。床單買的是成品,特別厚實耐用;棉被分為被麵和被裏,被麵比較漂亮,條件一般的人家用棉布或人造棉,條件好的就用緞子之類的來做,被裏則講究柔軟結實,考究的用絨布,較常見的是白底彩色條紋或格子布,再簡單的幹脆就是純白色的粗布,多是從布店扯來布後自己拚製;枕套又須另外購買,巧手姑娘則自己繡製,材質和花飾各有喜愛。
因為生活條件普遍較艱苦,所以這床上幾大件都不能常買常換。為了保護好這些床上用品,就流行起“床上三小件”來。這“三小件”指的是床圍、枕巾和被橫頭。
這裏說的床圍,可不是現在有些年輕媽媽為保護嬰兒用的床圍。以前居住條件差,臥室往往兼作起居室、書房甚至客廳,又因椅、凳等坐具少,所以眠床還要兼做凳子,不但主人自己常坐,而且有時來了客人,也會坐在床沿。因此,床沿部分的床單就容易髒容易破。為此,人們在床沿另外鋪上一塊長四五尺寬兩三尺的布,稱床圍,人要坐就坐在床圍上。有了床圍,床單就可以少洗,更可以經久耐用。愛美的女人,會在這小小的“護具”上動腦筋。她們把床圍的兩個下角剪成漂亮的形狀,用絲線為床圍拷邊,又在床圍上繡上漂亮的圖案,使它不但能保護床單,還成了裝飾品。
枕頭每天要與頭部接觸,它不但長期遭到頭發的摩擦,易破損,而且頭發上的油脂和灰塵也容易附著在枕頭上。而一對枕頭套,在當時也算是一件值錢的東西,它不但要花不少錢,而且也少不了用上布票。所以人們也很重視對枕頭套的保護。保護的方法就是在枕頭套上再覆蓋上一條毛巾。後來,商店裏也有了專門用來蓋枕頭的毛巾,稱為枕巾。它比一般洗臉的毛巾大,也比洗臉的毛巾厚實。有了枕巾,枕頭套就耐用多了。雖然枕巾也要花錢,但是它比枕頭套便宜多了。這保護枕套整潔的枕巾,也兼有裝飾作用。因此專門的枕巾上麵往往有提花、印花或繡花的文字或圖案,有龍鳳呈祥的,有牡丹富貴的,有雙喜臨門的,不一而足。有的人家一對枕套備有數對枕巾,不但方便換洗,還可以根據季節變換或家庭吉慶而選用花樣圖案相匹配的枕巾。
舊時換洗床上用品,最麻煩的莫過於棉被。要洗棉被,先要把被麵與被裏拆分開並取出裏麵的被絮。邊曬被絮,邊洗幹淨被麵和被裏並曬幹後,又要用七八厘米長的針把棉絮縫進被麵被裏中去,這叫“翻棉被”。“翻棉被”這活有點麻煩,沒有稍寬敞的地方翻不好棉被,如果沒把被絮曬鬆軟,長長的縫被針還紮不透棉絮。有時家裏女人不在,笨拙的男人更不會翻棉被,簡直就不敢拆洗棉被。所以有的條件不好的家庭,一年隻拆洗一兩次棉被。可是棉被蓋在人身上,髒了不洗又不舒服,所以人們就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給棉被縫上一條“被橫頭”。我們知道,棉被最容易髒的部位是靠頭部的那端,那是因為,一方麵頭部常常會直接壓在被子上並輾轉摩擦,因而頭上的油脂和灰塵就容易沾在被裏上;另一方麵,下巴也常常扣在棉被的邊上,皮膚上的油脂和髒物自然也就會沾在那裏。日子多了,棉被的這一端就很容易髒。“被橫頭”是一條四五十厘米寬的布,包住棉被的靠頭部的一端,這樣,本來容易沾在棉被上的髒物,就沾在了被橫頭上了。人們隻要常常把被橫頭拆下來清洗,就既能較長時間保持棉被的清潔,又不必受經常翻棉被的勞累了。有的人家,選用同被裏子一樣的布料來做被橫頭,外表看起來仍是一個整體;有的人家用帶絨的布來做被橫頭,冬天人鑽進棉被時,肩膀、脖子和下巴就會感到更加柔軟溫和。
既然床上“三小件”主要是因為生活條件差,為了保護床上用品而使用的,所以當如今人們生活普遍好起來時,就漸漸把這“三小件”略去了——那些四件套五件套的,又美觀又方便,何必再多此一舉,用什麼床圍、枕巾和被橫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