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心與海的約會 初入“桃花源”
人的心理,有時瞬間就會變化。原先心態還算年輕的我,填好退休表後,知道到該吟誦“夕陽無限好”的時候了,就一下子覺得蒼老了不少。此情此景,似乎老氣橫秋地讀點古文更有意境。
隨手翻開《古文觀止》,是《桃花源記》。讀到“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心情倒很好,再讀到“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感覺也不錯。可是,待看到南陽劉子驥興致勃勃地“欣然規往”,卻是“未果,尋病終”,情緒就低落下去了。原來陶淵明老先生是在忽悠讀者呢,哪裏有什麼世外桃源,許是他也因為到了垂暮之年,心中鬱悶,便想著有這樣一個好地方,“黃發”的老年人和“垂髫”的兒童能夠一樣地快樂。但是,想想而已,哪裏會有這樣的地方呢?
好在現代人比起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老陶,還是要幸運多了。你看,我懶讀古文了,還可以換個花樣,去上網。隻要點擊瀏覽器,這世上所有的信息便潮水似地向我湧來。今天不知怎麼了,腦子裏總離不開一個“老”字,上了百度,便打進“老齡”兩字。哈哈,“老齡”也有網站!而且看了幾頁後,居然發現“歡迎您來到北侖老齡網”幾個字。原來我們寧波北侖也有這樣一個網站啊!
如果在昨天,也許我瞟也不瞟就過去了;可是今天,我退休了,也是這“老齡”中的一員了,就想知道這與我有關的老齡網中究竟有些什麼內容。不看不知道,看了幾頁,這鼠標還就不肯放下了。
我看到了北侖的老年人中有那麼多的能人。一條關於北侖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信息中,單是大碶街道,就有馬燈舞傳承人方兆興、唱新聞傳承人應振愛、蛟川走書傳承人樂靜、剪紙傳承人樂翠娣和鼓閣傳承人屠明華等數位。一下子,我就產生了結識這幾位大哥大姐的願望。
但接著,我又看到了更豐富的——北侖老年人的生活竟是如此多彩。隨便看幾條信息,就看到,各社區各村,有憶舊的歌曲演唱會,有精彩的時裝表演,有摒棄了賭博味的麻將友誼賽,有老年人門球賽,有老年舞蹈隊,有越劇戲迷活動,有學習英語活動,有端午包粽子,有參觀博物館,更有老年少年大聯歡……各種活動應有盡有,我扳著指頭也數不過來。
再往下,我看到了非常讓我感動的——居然有那麼多的人在關心著老年人,在為他們服務著。我看到,春曉鎮老人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老年公寓;我看到,備碶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出“親近老人洗滌服務”項目;我看到,新碶街道想方設法豐富高塘村老人的文化生活;我看到,上龍泉村老年協會為七十歲以上的老年夫婦拍金婚照;我看到,湖塘村為獨居、高齡、特困老年人解除後顧之憂;我看到,昆亭村新推出了“家庭休閑活動室”;我還看到,許多社區請醫生來作健康講座……
我的腦海中跳出了往昔的記憶:少年時期,我知道村裏有了這樣一種人,他們的名字叫“五保戶”,從此,這些鰥寡孤獨者有了最低的生活保障;青年時期,我曾看到我插隊的地方,生產大隊派出專人服侍一位來自庵堂的老師太,為她送終,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馨;中年時期,我曾帶學生采訪大碶敬老院,親眼看到院內的28位耄耋老人怎樣安度晚年,那時,我從心底裏敬佩敬老院裏終年陪伴“夕陽”的工作人員。到如今,當我自己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時,得到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五保戶,而是全體老人了;並且,整個社會都有人在想著老人、在為老人付出心血!對老人們來說,從前 “安度晚年”的夢想,已被現在“歡度晚年”的現實取代。
我忽然意識到,我找到“桃花源”了!我在網上所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桃源美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因為是虛構的,所以不得不寫得躲躲閃閃,說什麼“不足為外人道”,雖然“處處誌之”,卻還是“不複得路”;而我們的桃花源,卻是實實在在的,有時間有地點有名有姓,如果誰有心去看看桃花源,也不必走到“林盡水源”去鑽一個小山洞,一條很方便的路徑就能進入——http://www.bl60.gov.cn/。我想,今天我找到了進入桃源之路,明天我就能喜作桃花源中人了。怪不得前幾天有人說祝賀我要進入第二個春天呢。我心中一陣輕鬆,曾經的蒼老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