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傳說 寄宿石塘庵,與居人道定西侯往事(1 / 1)

典故傳說 寄宿石塘庵,與居人道定西侯往事

漢臘誰留十五年?琴亡島嶼尚蒼然。

野人偏愛甘棠樹,義士猶吟華屋篇。

海有浮鷗憐後死,村無眠犢憶前賢。

請看緱嶺今宵月,可得將軍勒馬還!

旗山東北麓,原有石塘村,舊有石塘庵,就是張蒼水當年兵敗南京,回到寧海長亭時,寄宿過的。詩中提到的緱嶺,是寧海的特稱。詩中回憶起當年與張名振並肩作戰的情形。南明永曆六年至九年(1652—1655)時,張蒼水、張名振多次出師,經舟山,攻崇明,自吳淞口入長江,略瓜洲,逼儀真,破鎮江,題詩金山,泊燕子磯,望祭明太祖陵,烽火達江寧。與鄭成功部將陳六禦合兵取舟山,迫使清台州守將馬信投降,從而控製了三門灣全境。張蒼水趁清兵鞭長莫及之時,積極開創三門灣一帶戰略要地。

張蒼水(1620—1664):即張煌言,南明儒將、詩人。字玄著,號蒼水,漢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崇禎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至清康熙三年(1664),見大勢已去,隱居不出,被俘後遭殺害。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裏寫成,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