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沒多久羊續就聽到這條大魚出事的消息:他無盡的貪欲和搜刮最終震動了高層,一夜間被打入大牢,幾天後就命喪黃泉。

往後,羊續的仕途越走越開闊,他做了南陽太守。他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魚與垂釣者的關係。羊續上任不久,府臣焦儉見太守生活清儉,尤其是夥食,總是青菜蘿卜,甚至都難見油星。焦儉有點看不下去,他是真心關心頂頭上司,差人打了一條白河鯉魚,親自送到太守羊續家。白河鯉魚是南陽最名貴的特產,這真是一條好魚,足足半尺來長,放到大水缸裏,立刻紮了一個猛子,濺起一大片白亮亮的水花。羊續是喜歡吃魚的,他的家人也喜歡吃魚,小女兒看到這麼一條魚即刻歡欣雀躍起來,魚的到來,給小姑娘帶來了節日般的歡樂。但羊續想起了釣魚的故事,在私人生活的問題上羊續是決絕的,甚至有點固不可徹的意思。羊續想讓焦儉立刻將魚帶回去,但看著小女兒在院子裏歡欣鼓舞的樣子,羊續心軟了一下,更重要的原因是羊續知道焦儉是真心出於好意。盡管家裏幾個月不見葷菜了,盡管小女兒在大水缸邊看了好幾天,羊續還是決定不吃那條魚,他再次記起年少時坐在江邊釣魚時聽到的話,垂釣者和魚之間的角色總是從一念之間開始轉變的,他不想因為這樣的一個閃念而成為案板上的魚。

在家人的不解和不滿中,羊續將那條名貴的白河鯉魚懸到廊前屋簷下。冬天的風寒,很快將魚瀝幹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成了一個蜷曲的魚幹,羊續仍然不讓家人將它摘下來,魚幹靜靜地掛在太守簷下,成為某種固守的姿態。

過了些時日,焦儉又想著給太守改善夥食,遂又差人打了一條白河鯉魚。這一回,羊續將焦儉引至屋簷下,“這條魚是你上次送來的,我們都沒動過,已經成了魚幹。這回送來的魚你得帶回去,否則我還是要懸到這屋簷下。”焦儉覺得臉上有點掛不住,他拎著那條魚往回走,臉紅到脖子根。

年關臨近,給太守送禮的人紛至遝來,每一次太守都很淡然,將他們引到屋簷下,一條魚,一條送來的魚,我都不吃,都這麼懸著……你們的東西都不是我該得的,我不會收。

漸漸地,送禮的人都被屋簷下的那條魚擋回去了,由此,太守也省卻了諸多口舌的麻煩。屋簷下懸掛著的魚是太守內心不可更改的姿勢。

太守常常透過南窗看見那條幹魚在清風裏晃蕩,每次,太守心裏都會想起那句話:在這個巧取豪奪相互算計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垂釣者,每個人又可能變為別人魚鉤上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