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懷念外婆 童年,樂在過年(1 / 1)

第二輯 懷念外婆 童年,樂在過年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慢得像蝸牛爬。那時候,總盼著寒假快點到來,因為,放寒假了,過年也就不遠了。童年的我,似乎一直是在盼著過年的日子裏慢慢長大的。

那時候,明明剛過完春節,就盼著下一回的過年了。一年到頭,隻有過年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吃到最好的,穿到最新的,玩到最開心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裏,“過年”這個詞讓多少孩子憧憬著……

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我就享受起過年的快樂了。在記憶中,小時候一直是在農村外婆家過的年。那一天,外婆把廚房打掃得幹幹淨淨,把灶台抹得一塵不染,然後在灶壁上恭恭敬敬地貼上一張用黑色油墨印著灶王爺像的紅紙。外婆的虔誠讓站在一邊的我也嚴肅起來。等吃過晚飯,外婆便把事先準備好的祭灶果拿出來放到盤子上,而我站在一邊盯著那些祭灶果,使勁地咽著已經不自覺爬上喉嚨的口水。等外婆點上了香火,我便在一邊盯著那些香火,希望它快快燃盡。因為外婆說過,等香火燃盡時,灶王爺也就吃完了,我才可以吃。於是,我經常是這樣,眼巴巴地望著這些誘人的糕點,望著似乎一直低不下去的香火,不停地咽著口水。有一次,我發現那香火好像沒在動,不由得鼓起嘴巴去吹那香火,說也奇怪,香火一下子矮下去了。這個偶然的發現讓我很是驚喜!以後,無論是祭灶也好,祭拜祖宗也好,我總是趁外婆不注意的時候,鼓起嘴巴使勁地吹氣,這樣就能讓那個年代所謂的美味果品提早到達我的口中,讓我享受了。

到了除夕之夜,大人們忙碌著準備年夜飯,屋外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雪花飄飄,屋內卻是熱氣騰騰,喜氣洋洋。一粒粒湯果湯團已經搓好,一片片年糕已經切好。灶膛裏是熊熊燃燒的柴火,我經常坐在熱烘烘的灶膛邊幫外婆拉風箱。風箱一拉一送,那柴火便隨之跳躍起來,舞動著的火焰不斷舔著鍋底,於是大鍋裏油花花的湯料也慢慢翻滾,鬧騰起來……

吃過一年之中可以說是最豐盛的晚餐後,我便爬上外婆家的“火櫃”。“火櫃”是一張木結構小床,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它看上去非常墩厚憨實,奇妙之處就是床板可以活動。天冷了,把床板往下移,在床板下放上一盆從灶膛裏取出來的炭火,人窩在火櫃裏,聞著馨香的柴火味,感覺又踏實又溫暖。我們通常叫“坐火櫃頭”,這也是過年時另一種樂趣。大人們說,除夕夜是要“坐夜”的,就是整晚不睡覺,一直坐到新年的第一天。於是,老老少少吃完年夜飯,就跳上火櫃,坐在那裏,嘴裏嗑著外婆炒好的香噴噴的花生、瓜子、年糕片、番薯片等等土生土製的零食,一邊天南海北地侃起大山,或者講笑話出謎語,歡聲笑語不停跌落在簡陋卻溫暖的屋子裏。

外婆忙完了,把我的新衣服從衣櫥裏拿出來放在我的枕邊,又從一隻小小癟癟的塑料袋裏抽出一張稍微新一點的“壹角”或者“貳角”紙幣,然後鄭重其事地把它包裹在一張紅紙裏,最後發到我手中,說,這是壓歲錢,把它壓在枕頭底下吧,大一年乖一年哦!看著新衣服,捏著壓歲錢,笑逐顏開。就這樣,懷著陣陣快樂滿足的我終究沒能堅持住“坐夜”,總是在大人們的歡聊中甜蜜睡去,直至新年的鞭炮聲把我驚醒!

哦,新的一年來臨了。

2007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