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生活的詩意 海通法師(組詩)(1 / 1)

第七輯生活的詩意 海通法師(組詩)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彙流至淩雲山。每當汛期,洪水激岸,白浪滔天,過往船隻多有傾覆者。時有海通法師,睹慘相,生憐憫,欲倚山造佛以鎮水。法師竹杖芒鞋,風餐露宿,曆二十寒暑,始籌得善款。有腐吏欲得其款者,多方阻撓造像事。海通憤然曰:“目可自剜,佛財難得!”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其誌如此,腐吏氣餒,佛像始得肇造。惜未竟,海通圓寂。後人承其誌,前赴後繼,凡曆九十春秋乃成。今之樂山大佛,倚淩雲,瞰三江,安蒼生,已閱千餘載矣!

嗚呼!古有腐吏,今有貪官,古今一也;古有海通,不惜身家性命,為蒼生孜孜二十載,今之官場,有幾人歟?更有後人感其誠,承其誌,九十年始終如一,今之世界尚有同類否?

嗟乎!事因難為,方顯可貴。時光邈遠,誌力易怠,一難也;先人已逝,圖劃不存,二難也;鑿山成佛,鐵木為具,三難也;三江潮湧,水患頻生,四難也;改朝換代,物是人非,五難也。而首義者抉目明誌,繼事者排除萬難,始有樂山大佛,竟成無量功德!古人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信然!因為讚曰:

其一

三江彙流頌海通,萬方輻輳拜佛陀。

二十寒暑籌善款,九十春秋成正果。

腐吏貪欲興孽障,僧俗矢誌定風波。

抉目明誌金石開,千秋萬代傳衣缽。

其二

乘舟泊三江,爭睹樂山佛。

姿態永端莊,神情長肅穆。

坐山為蓮台,臨江閱風波。

借問遠來客,獻香海通否?

2009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