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流及溝通專題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父愛?(1 / 1)

兒童交流及溝通專題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父愛?

38歲的張先生,離異,兒子7歲。因為是搞營銷的,他經常東南西北滿天飛,根本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兒子在4歲的時候被送回老家,交給他的爺爺奶奶帶。

兒子上學的第一年暑假,張先生請假一個月,到老家接兒子。兒子見了他沒哭也沒鬧,隻是沉默地睜著大大的眼睛,打量著陌生的爸爸,表現出這個年紀的孩子少有的憂鬱和乖巧。

後來,張先生發現兒子好像與他有隔閡,總是和他保持一定距離。父母告訴他,兒子和姑姑特別親,因為姑姑和姑丈總是在周末的時候,抽空奔波來回40多公裏回老家看他。雖然爺爺奶奶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但姑姑還是希望能用父母與小孩相處的遊戲方式,彌補一下爸爸不在孩子身邊的缺憾。所以兒子在這個時候,總把姑姑和姑丈假想成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時候,張先生有時給兒子打電話,他也會很開心地說:“我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但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他還是會躺在床上無聲地流淚,告訴爺爺奶奶,他想爸爸媽媽。

張先生不明白:我整天忙於工作,掙錢供孩子吃、喝、玩,還要怎麼愛他呢?其實,父愛並不隻是從物質上滿足孩子。

問題14 爸爸該怎樣和孩子交朋友?

1.合理安排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時間,相處也隻能是紙上談兵。所以,爸爸應協調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盡量不把工作帶回家,每天騰出部分時間與孩子玩,在遊戲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時樹立好爸爸的形象。

2.不要總是拒絕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總是采取拒絕的態度,無形中會在孩子和你之間劃出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樣不僅會讓他不願意和你待在一起,更會扼殺他的個性和創造性。生活在“拒絕”裏的孩子,常常表現得不夠自信,不敢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見。

3.適當的懲罰。孩子的自製能力差,沒有懲罰很難約束他的行為。但懲罰並不是讓你成為“暴君”。適當的懲罰能讓他有所敬畏,當然,前提是他真的做錯了,並且錯得很嚴重。

4.愛他,要讓他知道。男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們常常不好意思把“愛”掛在嘴邊。但孩子還小,他不知道你深沉的愛,他需要你用語言、用行動表達出來。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這並不影響你做爸爸的尊嚴,也沒人笑話你,反而能贏得孩子的愛。

5.控製好惡劣情緒,他需要你帶給他的是美好的一切。不要當著孩子麵吵架,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帶回家,即使你真的心情不好,也請避開孩子。孩子沒有義務承受你的惡劣情緒,更沒有理由成為你的出氣筒。

問題15 如何關心沒有媽媽的孩子?

缺乏母愛,會直接導致兒童成長過程中產生心理的自卑和自我保護心態。通常表現為,與人交際能力的下降,做事小心程度過高。 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極端性格產生概率大大超過正常家庭。他們對事物的好惡,都會在心裏有著相對明確的定義,且表現也相對明顯。這也從側麵說明單親家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單親家庭中的爸爸,教育孩子方麵要更加上心。不要回避孩子沒有媽媽的現實,更不要溺愛,引導他從小就正確認識到自己沒有媽媽關愛但不代表會不幸福。多些時間陪他,也讓他多交些同齡的朋友,別讓他有孤獨感,特別是周末,多分給他一些時間。希望他成才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讓他身心都健康,不要在他麵前詆毀他媽媽。但是絕不能因為想要彌補他而溺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