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2009年 6月,寧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一批寧波市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其中有一項為《寧波市加強城市形象對外宣傳的對策研究》。因為我剛剛參與完成了“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寧波城市形象口號征集任務,由於這項被認為是寧波城市形象對外宣傳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的工作,我對城市對外宣傳工作有了一定的接觸,並進行了一些理論性探討。於是選擇接下這項課題進行研究。由浙江紡織服裝技術學院一位教師和我及市外宣辦許光亞同誌作為成員,組成課題研究小組。但接下課題後也發現,這項工作是一個很大的係統工程,要完成這項課題難度還真不小。在當時即使想“博覽群書” 卻也找不到更多的資料支撐研究不說,外地的經驗也難以套用到寧波的實際。
不過,好在長期從事媒體宣傳工作,多年來也參與過一些重要的外宣活動和新聞宣傳,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加之平時的了解和“揣摸”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問題,結合課題組成員各自優勢整合,於是,我們選擇了從實證調查入手來解決這一課題的症結和攻克方向。從接手這一課題,到執筆完成, 整整一年的時間,幾乎大部分的周末和節假日都搭了進去。好在種豆得豆,經過課題組的共同努力,於2010年年底研究課題順利結題。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以“有專家建議‘寧波市城市形象對外宣傳對策可用“七借”策略’”,作為結題報告編入發展研究中心的決策參考,供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參閱。研究的部分成果還被有關部門應用。
2012年,市政府外宣辦再次委托我供職的東南商報社作為承辦單位負責麵向社會征集“寧波市城市形象標識”的工作。我想到城市形象對外宣傳確實是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做好的問題,應該喚起更多人對搞好寧波城市形象宣傳重要性的認識。於是著手撰寫這部書稿。
其時,市外宣辦的同誌提供了一份簡報,就有關專家提出“如何破解寧波城市形象宣傳碎片化”的問題,市主要領導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解決。而本書的闡述,自認為正是較係統地論述和研究了這方麵問題,並立足於解決“寧波難題”, 正切破解城市形象宣傳“碎片化”之症結。於是抓緊了本書的寫作。算起來,前後曆經了五年時間。
此書的出版,得益於《寧波城市形象對外宣傳對策研究》課題組打下的基礎。而在成書過程中,特別得到寧波市委宣傳部張鬆才、鄭豐、李可等領導的關心,以及對外宣傳處胡文飛、陳斌等同誌的熱情支持,把他們對工作的一些思考提供給我作資料。書中也應用了甚至是直接引用了包括他們在內的一些朋友和專家的研究成果。而書中列出的征集寧波城市形象口號和征集寧波形象標識的案例和實踐,總結了東南商報等媒體配合市外宣部門開展大型外宣策劃活動的做法。這些活動,均得到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領導何偉、趙曉亮、王存政,還有陳仲僑、唐慧明、陳劍虹等東南商報編委會領導成員的鼎力支持。施昊、盧科霞、範洪、樓小嫻等商報許多工作人員密切配合和具體落實,也確保了活動的成功開展。書中選用資料照片由市外宣辦以及商報視覺部戚顥、劉波、王增芳等多位同誌收集提供。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還要誠摯感謝曾經領銜“城市形象與軟實力——寧波市形象戰略研究”課題,為寧波市城市形象和品牌建設貢獻過智慧和心血的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孟建教授,擠出寶貴時間為本書撰寫序言;寧波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何業琦先生為書名題印。
但也要說明的是,因為本人從事的傳媒工作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涉足不深,書中一些觀點和切入的角度未必完全正確,目的是拋磚引玉。所存繆誤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許雄輝
2013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