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用其言,隨差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張顗,各引本部兵,分三路進攻幽
州;一麵使李典、樂進會合張燕,打並州,攻高幹。且說袁尚、袁熙知曹兵將至,料難迎
敵,乃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投烏桓去了。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
背袁向曹之事。烏桓觸先言曰:“吾知曹丞相當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斬。”依次
歃血,循至別駕韓珩。珩乃擲劍於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敗亡,智不能
救,勇不能死,於義缺矣!若北麵而降操,吾不為也!”眾皆失色。烏桓觸曰:“夫興大
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韓珩既有誌如此,聽其自便。”推珩而出。烏桓觸乃
出城迎接三路軍馬,徑來降操。操大喜,加為鎮北將軍。
忽探馬來報:“樂進、李典、張燕攻打並州,高幹守住壺關口,不能下。”操自勒兵前
往。三將接著,說於拒關難擊。操集眾將共議破幹之計。荀攸曰:“若破幹,須用詐降計方
可。”操然之。喚降將呂曠、呂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呂曠等引軍數十,直抵關下,叫
曰:“吾等原係袁氏舊將,不得已而降曹。曹操為人詭譎,薄待吾等;吾今還扶舊主。可疾
開關相納。”高幹未信,隻教二將自上關說話。二將卸甲棄馬而入,謂幹曰:“曹軍新到,
可乘其軍心未定,今夜劫寨。某等願當先。”毗對曰:“明公勿問真與詐也,隻論其勢可耳。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
於內;兄弟讒隙,國分為二;加之饑饉並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
滅袁氏之時也。今明公提兵攻鄴,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譚踵襲其後。以明公
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
未可搖動。況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願明公詳之。”操大喜曰:
“恨與辛佐治相見之晚也!”即日督軍還取冀州。玄德恐操有謀,不跟追襲,引兵自回荊
州。
卻說袁尚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命呂曠、呂翔斷後。袁譚見尚退軍,乃大起平原
軍馬,隨後趕來。行不到數十裏,一聲炮響,兩軍齊出:左邊呂曠,右邊呂翔,兄弟二人截
住袁潭。譚勒馬告二將曰:“吾父在日,吾並未慢待二將軍,今何從吾弟而見逼耶?”二將
聞言,乃下馬降譚。譚曰:“勿降我,可降曹承相。”二將因隨譚歸營。譚候操軍至,引二
將見操。操大喜,以女許譚為妻,即令呂曠、呂翔為媒。譚請操攻取冀州。操曰:“方今糧
草不接,搬運勞苦,我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然後進兵。”令譚且居平原。操引
軍退屯黎陽,封呂曠、呂翔為列侯,隨軍聽用。
郭圖謂袁譚曰:“曹操以女許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賞呂曠、呂翔,帶去軍中,此乃牢
籠河北人心。後必終為我禍。主公可刻將軍印二顆,暗使人送與二呂,令作內應。待操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