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兄弟相見(1 / 2)

城裏的鋪子已經定了下來,小刀額外從小米這裏拿了五十兩銀票,帶了兩個平日交好的後生直接住到了鋪子裏。

這鋪子是陳掌櫃幫忙看過的,雖然不時坐落在最繁華的商街上,但也離的不遠。前邊是兩間門麵,後邊院子倒還寬敞。左右各是兩間廂房,存貨或者住人都方便。最重要的是院角有一口井,不必去鄰居家裏擔水。

小刀很有誌氣,修葺,打掃,運貨,記賬,這些都是他帶了兩個後生親力親為。但凡有不懂的,他就往陳家跑,邊問邊學,忙碌的好似雨季前的螞蟻一般。

這般幾日過後,再回到村裏,很是驚了小米一跳。

原因無它,下山時候是三個壯實後生,回來時候居然變了瘦猴。

正好劉嬸子給小米送些山貨,見了兒子這般,心疼的不成。小米問了原因,小刀倒是滿不在乎,應道,“旁的還好,就是沒人做飯吃,我們三個捅咕一口,不是糊了就是沒熟!”

小米聽得愧疚,她這幾日雖然極力讓自己忙碌起來,但心思還是沒有全放在家裏,如此,就免不得思慮不周了。

“這樣吧,村裏有沒有哪個嬸子大娘,家裏沒什麼掛念的,去鋪子裏給小刀哥他們洗衣做飯,工錢可以比照山下草棚做活兒的嫂子們。”

劉嬸子原本想說自己去,但家裏兒媳剛剛生了小孫子,大孫子在讀書,男人和大兒子也都忙得腳不沾地,她實在走不開。聽得小米這話,她就琢磨開了。別說,還真被她想到一個人。

原來,村頭郭家有個閨女叫紅姑,十幾年前嫁出門,生了孩子卻在八歲上夭折了,婆家給男人買了個小妾,她一怒之下和離回了老熊嶺。雖然兄嫂待她很好,但這紅姑是個硬氣的,上山打獵,下河抓魚,種田都是一把好手。唯一就是不愛說話,不願見人。即便如今嶺上嶺下這麼熱鬧,她也不曾參合。

小米聽了原委,倒是同情,就道,“去了鋪子裏倒是不需要露麵,隻要照料好小刀哥他們的衣食住行就好。不如,嬸子去問問吧?”

“好,我這就去。”

事關兒子的吃飯穿衣,劉嬸子哪裏不著急,立刻就找去了郭家。

小米一向待人寬厚又大方,很得村人信重,而且鋪子裏也都是村裏後生,沒有外人,郭家上下都聽著歡喜,紅姑也痛快應了下來。

待得她到了鋪子,果然做飯洗衣服,拾掇屋子,打掃院子,甚至還管著整理庫房,很是幫小刀幾個分擔了一些活計。

村人眼見陸家開作坊倉庫,運去了粉條和生粉,也是紛紛拿出了自家壓箱底的寶貝。

你家一張白狐皮,我家兩張紫貂,他家的狼皮,幹蘑,山木耳,各色核桃,榛子,鬆子,但凡能想到的,統統拾掇了送去鋪子。

說起來,這鋪子可是同自家的買賣沒什麼分別。以後進城再不必栓個牛車都要受人家白眼,直接送去鋪子後院,草料齊備還給水喝。萬一天色晚了趕不回,還能在鋪子睡一覺,安心又踏實。

老熊嶺上的暖房,因為全村老少的努力,已經徹底建好了。

一時間,家家戶戶都多了一個冒煙的煙囪,多了一座溫暖如春的小房子。

女人們心細,又停了粉坊的活計,於是就跟著小米學種菜。

如何配底土,如何育種發芽,如何澆水,當真如同小米所說,隻要有心也夠勤奮,很容易就能學會。

男人們眼見如此,就聚在一起商量,趁著還沒下雪,趕緊再進山圍獵幾次,打了皮毛送去鋪子,給小刀幾個撐撐門麵,也給家裏添些進項。

最主要是找找他們作為家中頂梁柱的存在感,當然這話沒人說出口,實在太丟臉,畢竟同娘們爭高低,本身這是就是落威了…

不說老熊嶺如何忙碌,如何齊心協力奔向致富的康莊大到,隻說陸老二打馬跑去荒原書院。本來就是兩匹馬換成,他又帶了家裏的吃食,夜裏困極了就找個樹洞眯會,連借宿都不去,這般居然沒用兩日就到了。

這日不是書院休沐的日子,天氣也是寒涼,荒原書院外的小鎮就有些冷清。

陸老二打馬過去,很是惹了眾人好奇探看。

他到了書院的側門,開口就要嚷起來,但突然想起小妹的囑咐就從懷裏摸出一把銅錢遞了過去。

“這位小哥兒,我家弟弟姓陸名謙,是你們山長的關門弟子。我家中有事趕來相告,勞煩小哥幫忙傳個消息。”

他平日粗豪慣了,難得這般文縐縐說了一番話,看門小廝沒覺得如何,倒是把他別扭的夠嗆。

那小廝既然守了門,自然對書院內外很是熟識,怎麼會不認得山長的關門弟子,於是趕緊收了銅錢,笑嘻嘻應道,“這位大哥放心,我這就去通報。您盡管牽馬去後門外的茶攤坐坐,那附近打尖住店都方便。到時候我讓陸公子去那裏尋你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