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九州爭鳴 第十七章 枕水橋邊又江南(中)
三兩點雨打,一汪青碧,遠山含著蒙蒙霧色,稍顯迷離,四野蒼蒼鬱鬱,放眼望去,正是枕河裏的人家,秀水中的江南。
淩水月上身短衣,下著青絲襦裙,她頭上別個發髻,一張俏麗的小臉上浮著淡淡的粉色,正鼓著嘴,胡亂踢著路上石子,一副不情願的樣子走在前頭,她身後跟著一個白衣披雪,青絲散發,眉目清朗又不苟聲色的青年男子,正不緊不慢的跟隨在後頭。
“都說了幾十遍不要管我了!”淩水月嘟囔著小嘴,百般不甘不願,斜眼裏瞥那青年男子,心道此人真是固執,自己好說歹說,他甚至連個不字都不肯回應,真是悶死了。
這青年男子正是七妙,原來那一日中,淩霜華查看自家妹子宿疾情況,竟發現她因著在七妙的身邊,糾纏經年的陰弱之病未見發作,淩霜華心中驚奇,想到水月小妹所患乃是先天之症,昔日裏道統淩、宗、田三位高人合力尚不能治,最後隻好以宗海鳴傳授凝水絕來補陰弱不足,維持其孱病的身體,這才使淩水月一直待在深山之後修煉,挨到了今天。
“當年父親也曾訪過元功屬水之人,但若七妙真人一般體內水寒真氣之盛,竟似深不見底的,卻是遍尋莫見,若他能夠相助,這倒是小妹治愈疾病的大好機會,她這般思索,又想到父親曾說過,他曾拜訪過九鹿山上嚴書寺的主持覺仁禪師,經他指點,若有一元功屬水有內力充沛之人肯使出真力,再經覺仁出手相助,或可治愈淩水月這先天不足之症。
當日裏淩縱雲初遇七妙之時,之所以沒向其求助,是因為其人體內水寒真氣雖然磅礴,但七妙受困於此,並不能全麵施展出來,所以雖然真氣多了,也是無用,今日裏他卻是將水寒真氣融彙為己用,揮灑自如了,故而淩霜華起了拜托七妙先送淩水月去九鹿山上尋訪覺仁和尚,不管這得道老僧能不能救治好水月,再在詢問後送其回到道統。
七妙正無他事,一時魔主也未召喚,便是欣然領命,一路帶著淩水月向北走去,那淩水月如何肯從他一起,幾次想跑,然而七妙像是腦後長眼一般,無論淩水月花招百出,怎麼著跑掉,都能在一二裏開外的路上碰見正抱著手等他的七妙,這水月姑娘試了幾次,總逃不脫,終於無奈的被他趕著往江南去了。
一路上江南風光,恬淡適然,桃紅柳綠似都溶在了清風裏,江山風月,任文人騷客憑欄悵惘古今,這裏民家殷實,清雅成風,南音糯糯,伊伊唱曲,也是頗為動聽。
七妙從南疆第二次到這江南水鄉,覺得此地景致,卻是與南疆之中丘陵橫列,青山環繞,梯田綿延,濁水盤盤的景色完全不同,便不理淩水月聒噪,一個人看的饒有興致,然而那淩水月卻是一直被縮在大山深處,尋常時候,看的盡是山水綠樹,如今隻想在江湖闖上一番,哪裏願意漫溯在這水河山秀之中呢。
她當然一肚子不滿,絮絮叨叨許久,七妙細心聽著,倒是不知不覺想到昔日李緲華,當日她也是剛剛從西昆侖跑出來,直墜入撲麵而來的江湖風塵,卻終如零落桃花,隨水飄零。
七妙想著如此往事,心中忽然一陣疼痛,再看喋喋不休的淩水月中,麵色卻是溫柔多了,他隻希望這俏麗的水月姑娘莫在有什麼差池閃失,一路隻求盡速送她治愈頑疾,平安回到道統。
這對兒別扭的組合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餘杭,這是一座不大卻破精致的城池,四麵高牆環繞卻沒有隔開牆外的風景,花樹遠山皆入得牆來,城裏城外熙熙攘攘,到處是走進走出的人群,不過來往人數雖然很多,卻是井然有序,不曾有一絲擁擠喧鬧。
七妙隨著淩水月向前走去,隻見這小丫頭入了這城池之中,宛若投入那花花世界,緊縮的眉頭謔的一下打開了,在她眼前,那街頭市販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往來車馬,酒肆茶樓,正組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紛繁世界,滿眼所見,皆是她從小未曾享有過的生活。
淩水月看的心動,急不可待的投入這市井生活之中,看看這兒,摸摸那兒,小橋流水,橋邊小攤子上老婆婆正在穿針引線,將親手納好的鞋墊排成一列,正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感覺,淩水月頗為觸動,胡亂懷抱起幾雙繡著龍鳳花紋,不知大小是否合腳的鞋墊,朝七妙努努嘴,一使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