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過天王殿,便可以瞧見巨大的殿前廣場。廣場以青磚鋪就,左鍾樓右鼓樓,中央是禦道。眼前豁然開朗,放眼望去,台基高聳,樓宇如雲,真可謂“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壯麗非凡。遠處大雄寶殿佇於白玉壺門蓮座台之上,如浮於雲端,滌蕩天地浩然之氣,讓人不由自主想去拜服。

前方帶路的京兆府司法參軍劉玉成卻是不往大雄寶殿去,反而繞過大雄寶殿,朝西院行去。案發地點——方丈院與大雁塔,均在西院之中。

寺內實在是宣闊,沒有代步工具,沈綏、秦臻與慕容輔在劉玉成並兩位京兆府府兵校尉的帶領陪同下,足足行了兩刻鍾,才終於行到了方丈院外。這還是他們腳程快,若是換了虔誠拜謁的香客,恐怕沒有個一兩時辰,是走不到這裏的。一路行來,幾乎瞧不見什麼人,隻有零零散散幾個僧侶,正執了掃帚在掃雪。浩大一座佛寺,顯得頗為空蕩寂靜。

方丈院,實際上就是在聞名遐邇的慈恩翻經院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初代住持玄奘法師,最初就是被請入翻經院,之後才立為慈恩的上座法師,實際上當時已經算是慈恩的方丈住持法師了。此後,慈恩成為玄奘法師所創唯識宗的祖庭,曆代慈恩的方丈住持,便在翻經院中起居生活。漸漸的,翻經院便成為了方丈院。

方丈院再向北行一段路,便可見西塔院院牆,其內聳立著大唐最為壯麗雄偉的浮屠高塔——大雁塔。

站在方丈院正門口,能望到其後被遮住下半的雁塔。沈綏在院門口站了好久,仰頭望著雁塔,不知在想些什麼。前方劉玉成、慕容輔都已邁步進了方丈院了,她卻還在外逗留。秦臻是了解她的,見她仰望思索,於是也不言語,就陪在她身側。

慕容輔又急了,在院內喊道:

“至秦兄,伯昭小兄弟,快進來啊!”

秦臻覺得好笑,不由對身旁沈綏輕聲道:

“你還是別折磨咱們慕容府君了罷。”

沈綏也笑了,道:“再急,總得容某思量思量。”

說罷,便做了個請的手勢,落後秦臻半個身子,兩人一起步入方丈院內。一入院內,沈綏就一直低頭在看地麵。秦臻注意到了她的舉動,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隻見方丈院內青磚地麵濕漉漉的,積雪三兩處,大多堆積在院內兩棵銀杏樹下,大約是清晨掃雪後留下的。

這一路行來,秦臻都留了三分注意力在沈綏身上,見她不時抬頭望向雁塔,又不時低頭看向地麵,若有所思的模樣。秦臻雖不知她心中在想什麼,但也知道她或許注意到了一些尋常人不會注意的事情。

方丈院正堂門簷廊下,有一名武將並兩名僧人正在等候。幾人上前見禮,那武將名叫程旭,字野韓,是禁軍十六衛中右武衛的團營校尉,官至遊騎將軍,正五品上。此次領了聖人禦令,負責戍守案發後的慈恩寺,並協助京兆府緝捕凶犯。之前得了傳訊,一早便候在這裏。

那兩名僧人,其中一人年約五旬,眉目清遠,隱有憂色。淡黃僧衣外披緋色袈/裟,想來地位尊崇。經介紹,知曉此僧乃是慈恩寺監院——妙印法師。他是住持妙普法師的師弟,慈恩寺中地位僅次於妙普法師,掌管寺內諸事。

另外一位僧人,隻著淡黃僧襖,不到而立年,十分年輕。但麵色蒼白,眼底發青,說話聲音虛浮,看著氣色不大好。此僧便是第一個發現方丈住持屍首的侍僧——圓惠。

見禮過後,慕容輔說明來意,要再度調查案發現場。妙印法師聞言合掌告罪:“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然後從僧袍袖袋中摸出一把鑰匙,開啟了正堂門上的掛鎖。現在兩處案發現場的鑰匙都由他親自貼身保管,程旭負責護衛他的安全。

正堂門開,慕容輔領著一眾人等入內查看,而關鍵之人沈綏卻不急著進去,反倒一直在院內兩株銀杏樹下轉悠。至積雪旁,她蹲下身子,伸手捏了一小塊雪,送入口中,隨即點了點頭,仿佛確認了什麼。之後,她便轉身,竟是朝著正堂相反的方向行去,繞過西側房,上了廊道,沿著廊道向方丈院內院行去。

慕容輔正準備與沈綏說話,哪知道一轉身,沈綏人就不見了。他瞪大眼睛,問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