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能完成本書的撰寫,並且能夠一直走到現在,實際上與諸位先生的幫助以及從學過程中先後受到諸多老師的指導密不可分筆者自2002年進入天津師大攻讀碩士學位以來,由於諸位導師的引領,一步一步地走入學術的殿堂。雖然一路走來,其間幾多艱辛,但回首往昔,感到自己非常幸運,能夠有幸遇到三位名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的教誨與提攜讓我終生難忘。
我的碩士導師馬俊民教授,精於考據與唐代政治製度的研究。他早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曆史係,一度師從漆俠先生,後為南開大學著名的唐史研究大家楊誌玖先生的大弟子。馬先生作為我的學術啟蒙人,對我一生為學、為人影響很大。讀研之前我從未受過係統的學術訓練,曾在滁州農村中學任教十年,入學之初已屬大齡學生,承蒙先生不棄,榮幸地成為他的開山弟子。先生對隋唐史有獨特的理解與感悟。他特別善於學術啟蒙,使我由最初對曆史學的茫然懵懂,開始學會了研究曆史的問題意識,並逐漸了解、掌握基本的治學門徑與研究方法。馬先生為人嚴謹,不苟言笑,是一位對學術特別執著和認真的人,他的嚴苛與“不通融”在母校獨樹一幟,因此先生門下不時有延期畢業的學生,而這種延期並非校方根據規定的結果,而是先生主動提請的要求。這與一般人想象中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截然不同,這使得他的“不近人情”在目前研究生教育體製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在我碩士畢業過程中感受頗深。記得畢業論文自2003年開題以來,我就開始了對相關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論文撰寫的過程,其間四易其稿,每一稿先生都予以逐字逐句的批閱,從結構、內容、史料運用以及文獻引征等方麵均凝聚著先生的心血。直到2005年的四月初,學院部分方向的畢業論文已經開始外審,那些比我開題晚半年以上,且更為懶散的同學早已“馬放南山”,而馬師依然不同意將論文送出,直修改到他滿意為止。
碩士畢業答辯後不久,馬先生就累倒住院。他長期身體不佳,但一直未曾吐露,我深為自己的粗心而愧疚不已。那次嚴重的心肌梗塞,醫院一度下達病危通知。馬老師住院期間,我才有更多的機會陪伴在先生之側,我們進行幾次深入的長談,他告訴我原本正準備幫我聯係工作,但得知我受聘於西安,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先生還叮囑我潛心向學,並諄諄告誡我戒除浮躁情緒,在工作中注意與人相處,話裏絲毫沒有往日的嚴厲,更多是父親般的關愛,並約定退休後到西安走走。畢業之後因諸事繁冗,雖不時電話問候,但一直未能再赴津門,再次聆聽師訓。在先生即將茱休的前夕,一次更為嚴重的腦梗,讓他在搶救過程中就再也沒有醒來。未曾想畢業一別,竟成永訣!我們此前的約定,再無實現的可能。追憶往昔,感傷之情不時襲來,斯人雖已逝,然音容笑貌永駐我心。
我之所以能完成本書的撰寫,並且能夠一直走到現在,實際上與諸位先生的幫助以及從學過程中先後受到諸多老師的指導密不可分筆者自2002年進入天津師大攻讀碩士學位以來,由於諸位導師的引領,一步一步地走入學術的殿堂。雖然一路走來,其間幾多艱辛,但回首往昔,感到自己非常幸運,能夠有幸遇到三位名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的教誨與提攜讓我終生難忘。
我的碩士導師馬俊民教授,精於考據與唐代政治製度的研究。他早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曆史係,一度師從漆俠先生,後為南開大學著名的唐史研究大家楊誌玖先生的大弟子。馬先生作為我的學術啟蒙人,對我一生為學、為人影響很大。讀研之前我從未受過係統的學術訓練,曾在滁州農村中學任教十年,入學之初已屬大齡學生,承蒙先生不棄,榮幸地成為他的開山弟子。先生對隋唐史有獨特的理解與感悟。他特別善於學術啟蒙,使我由最初對曆史學的茫然懵懂,開始學會了研究曆史的問題意識,並逐漸了解、掌握基本的治學門徑與研究方法。馬先生為人嚴謹,不苟言笑,是一位對學術特別執著和認真的人,他的嚴苛與“不通融”在母校獨樹一幟,因此先生門下不時有延期畢業的學生,而這種延期並非校方根據規定的結果,而是先生主動提請的要求。這與一般人想象中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截然不同,這使得他的“不近人情”在目前研究生教育體製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在我碩士畢業過程中感受頗深。記得畢業論文自2003年開題以來,我就開始了對相關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論文撰寫的過程,其間四易其稿,每一稿先生都予以逐字逐句的批閱,從結構、內容、史料運用以及文獻引征等方麵均凝聚著先生的心血。直到2005年的四月初,學院部分方向的畢業論文已經開始外審,那些比我開題晚半年以上,且更為懶散的同學早已“馬放南山”,而馬師依然不同意將論文送出,直修改到他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