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人論著
1.向達,1957,《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三聯書店。
2.方豪,2008,《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嚴耕望,2007,《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4.王仲犖,2007,《敦煌石室地誌殘卷考釋》,中華書局。
5.鄭炳林,1989,《敦煌地理文書彙輯校注》,甘肅教育出版社。
6.甘肅省地方誌編撰委員會,1989,《甘肅省誌》,甘肅人民出版社。
7.[法]阿裏·瑪紮海裏著,2006,《絲綢之路中國一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譯,新疆人民出版社。
8.武伯倫,1987,《古城集》,三秦出版社。
9.李斌城,2002,《唐代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章群,I986,《唐代蕃將研究》,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陝西省曆史博物館編,2006,《何正璜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
12.劉向陽,2012,《唐代帝王陵墓》(修訂本),三秦出版社。
13.秦浩,1992,《隋唐考古》,南京大學出版社。
14.王魯豫,1989,《唐陵石雕藝術研究》,《中國雕塑史冊》第五卷,學苑出版社。
15.趙文潤、王雙懷,2000,《武則天評傳》(修訂版),三秦出版社。
16.[日]足立喜六著,1935,《長安史跡考》,楊煉譯,商務印書館;王雙懷、淡懿誠、賈雲譯,2003,《長安史跡研究》,三秦出版社。
17.張鴻傑等,1990,《鹹陽碑石》,三秦出版社。
18.王雙懷,2000,《荒塚殘陽——唐代帝陵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樊英峰等,2008,《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文物出版社。
20.王自力、孫福喜編著,2002,《唐金鄉縣主墓》,文物出版社。
21.晏新誌,2006,《多姿多彩的陶俑》,陝西人民出版社。
22.齊東方,1999,《唐代金銀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3.楊泓,I997,《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展史》,文物出版社。
24.樊英峰、王雙懷,2013,《線條藝術的遺產:唐乾陵陪葬墓石槨線刻畫文物出版社。
25.蔡鴻生,1998,《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中華書局。
26.張鬆,2007,《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憲章與國內法規選編》,同濟大學出版社。
27.劉紅嬰、王健民,2003,《世界遺產概論》,中國旅遊出版社。
28.楊寬,2003,《中國古代陵寢製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9.沈睿文,2009,《唐陵的布局:空間和秩序》,北京大學出版社。
30.閻存良,2005,《古陶珍寶一唐三彩》,百花文藝出版社。
二、今人論著
1.向達,1957,《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三聯書店。
2.方豪,2008,《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嚴耕望,2007,《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4.王仲犖,2007,《敦煌石室地誌殘卷考釋》,中華書局。
5.鄭炳林,1989,《敦煌地理文書彙輯校注》,甘肅教育出版社。
6.甘肅省地方誌編撰委員會,1989,《甘肅省誌》,甘肅人民出版社。
7.[法]阿裏·瑪紮海裏著,2006,《絲綢之路中國一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譯,新疆人民出版社。
8.武伯倫,1987,《古城集》,三秦出版社。
9.李斌城,2002,《唐代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章群,I986,《唐代蕃將研究》,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陝西省曆史博物館編,2006,《何正璜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
12.劉向陽,2012,《唐代帝王陵墓》(修訂本),三秦出版社。
13.秦浩,1992,《隋唐考古》,南京大學出版社。
14.王魯豫,1989,《唐陵石雕藝術研究》,《中國雕塑史冊》第五卷,學苑出版社。
15.趙文潤、王雙懷,2000,《武則天評傳》(修訂版),三秦出版社。
16.[日]足立喜六著,1935,《長安史跡考》,楊煉譯,商務印書館;王雙懷、淡懿誠、賈雲譯,2003,《長安史跡研究》,三秦出版社。
17.張鴻傑等,1990,《鹹陽碑石》,三秦出版社。
18.王雙懷,2000,《荒塚殘陽——唐代帝陵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樊英峰等,2008,《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文物出版社。
20.王自力、孫福喜編著,2002,《唐金鄉縣主墓》,文物出版社。
21.晏新誌,2006,《多姿多彩的陶俑》,陝西人民出版社。
22.齊東方,1999,《唐代金銀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3.楊泓,I997,《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展史》,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