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除惡(1 / 3)

且說混沌初開,鴻蒙終判,萬物始生,女媧聖人摶土而為人,九州生靈漸盛。再有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天圓地方,規矩乃成。就中有一位仙人,承先天之傳,聚天地靈氣,以劍仙之法得道飛升,乃崆峒山劍仙始祖廣成子是也。自開天辟地之後,三界平靜安樂了十二萬九千八百年,到得廣成子得道六萬年時,九州忽然天崩地裂,地火千年不滅,諸方妖魔趁亂並起,盤踞西域,一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原來廣成子乃劍仙地聖修成天仙神骨,在崆峒山上講法三十六日,傳下正道七十二,旁門四萬八千法門,以劍證道,求無上法力;斬三屍、斷世俗善惡之念,積功積德渡人渡己。以心練氣,以氣化神,以神化虛,修得陰陽彌合,大成渡劫,乃成曠古絕今第一劍仙。廣成子逝世後三千六百年,崆峒一派正氣鼎盛,宏極一時。但練劍之法,廣成子所傳七十二正道與四萬八千旁門,各有所得,各有所成,彼此不服,各持己見,後來竟漸漸將好好一個崆峒劍派,分成四大分支,其一曰“崆峒”,其二曰“昆侖”,其三曰“蜀山”,其四曰“蓬萊”。這四大分支各有字輩,名為“天、光、照、列”。留在崆峒祖山、始奉廣成子為崆峒之祖的這一支,乃是“天”字輩,輩分最高;破門出教、去往昆侖開山立櫃的這一支為“光”字輩,排名第二;在蜀山開枝散葉的這一支為“照”字輩,排名次之;最後一支虛無縹緲也勢力最弱者為“列”字輩,排名最次。四大分支互無統屬,數百年不相往來,隻有廣成子祖師生辰四大分支始能於崆峒聚首,約莫一年半載,又是勞燕分飛,天南地北,各行其是。此處閑說一句,容後再表。

個中隻說崆峒本山,這日乃是廣成子祖師去世兩千年後第三個生辰將至之時。何為三個生辰?原來劍仙之祖廣成子乃天地始成時混元散仙修煉成道,自號“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人為師”,故此這位聖人有三個生辰,乃二月初八、八月初八、十二月初八者也。祖師第三個生辰,乃在十二月初八日子時,年年到此,崆峒劍派便大事鋪張,為祖師生日之賀。此時崆峒派傳世已曆十一代,掌門乃俗家入道,名為天恪道人。這位天恪道人俗家半路入道,守正宗門,清心寡欲,遠離紅塵,尚德自律,避世精修。極少在世間出沒,論其功力,世人皆謂不見其底,諱莫如深。三百年來威震武林,統帥群倫,又隱隱有令崆峒祖山威臨天下之勢,乃是道家門中第一位的劍法高手。天恪道人修行多年,瀟灑行世,飄逸不群,坐凡塵俗世參悟天地大德,凝三千紅塵洗煉無上劍道,在劍仙中堪稱無上的佳話。

這日天恪道人正在混元洞中閉關打坐,忽聞童子來報道:“天元師叔來了。”天恪道人點頭道:“我已知他的來意,你去請他進來奉茶。”童子應聲出去了。不多是天元道長進到洞中,見師兄打個稽首道:“師兄。”天恪道:“賢弟此來可是為了祖師的生辰將近的事嗎?”

天元道長道:“此乃本派最重的大事,小弟身任執法,豈能忘懷。隻是另有一事,小弟不敢不來見師兄。”天恪道長點頭道:“我閉關三十年,都靠你一手掌理本派大小事務,辛苦你了。不知賢弟有什麼事?且坐下來與我好好說說。”

天元道長應了,就在師兄身邊蒲團坐下,道:“小弟聞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忘。咱們的修練之道中遭了萬千疾苦,飛升之前皆要渡天劫以證大道,乃為正果。然而,自從人世練劍之人益多,天地靈氣越來越為修仙練劍者納為己用,彼時乾坤之靈氣日匱,正氣漸衰,若不經幹預調和,放縱其不斷加重,天地間將難以避免要有一場大變。到時天道紊亂,三界混劫,隻怕是無人能在此劫中幸免於難。此所謂‘天劫’是也。‘天劫’之後,道消魔長,西方妖魔對中土覬覦已久,如今又正好九州動蕩,小弟隻怕正道不張,天綱倒懸,豈不危哉?”天恪道長臉色凝重,點頭道:“都說你老成持重,聞你之言,我心甚慰。眼下離第四次天劫再次降臨已不足一年,未知賢弟意欲如何?”

天元道長道:“師兄閉關三十年,光陰匆匆而去。小弟想請師兄之意定奪,在祖師華誕之日,再開三十年一次的本派比武,選拔精良,以為天劫到來之際的禦魔之資。”天恪道長唔了一聲道:“你是想說讓這次比武選拔出來的人才,下山去找回‘天玄寶盒’嗎?”

天元道長道:“小弟正有此意。當年‘大荒龍祖’九爪金龍現元神於東海之濱,布大威德於人世後即將涅槃之時,將親手創製的‘天玄寶盒’托給道祖照管。道祖以我派廣成祖師乃十二金仙首座、‘天玄寶盒’又乃大荒龍祖留下鎮壓世間邪魔的第一件珍寶,因命祖師擔負在人間守護‘天玄寶盒’之責。自祖師去後,‘天玄寶盒’在第一次天劫中不慎流失在外,百千年來,‘天玄寶盒’始終蹤跡不現於世,其中的秘密也不能為人所知曉,眼看本派勢力將衰,可不堪慮?如以當年祖師所言,若門下弟子尋回此盒,正氣大行,我崆峒則能借此扭轉頹勢,再複立於天下武林之巔。隻是轉眼三百年已經過去,‘天玄寶盒’始終再無消息,小弟心中實在是••••••”

天恪道長淡淡一笑,打斷了他的話頭,道:“師弟素來老成,這個提議是好的,也是對的。隻是縱觀這三十多年來,為兄忝為一派之長,卻無從本派弟子中有所得之意,故此遲遲不願召開比武大會選拔人才。我想,這經天緯地之才非是沉淪池中之物,待我慢慢訪察,當有所得。想不到師弟性情如此之急,那我也隻好順應眾意了。本座也正好借此時機,考核門下弟子的練功進境,可謂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天元大喜,道:“如此,要不要通知其他三個分支前來參與盛會?”

天恪點頭道:“也好。今年乃是廣成祖師兩千歲華誕之日,這件事就交由你和天玄兩人去辦吧。我閉關的時日還有七天才能功行圓滿,你可派出使者,去往昆侖、蜀山兩處,通知報信。至於蓬萊那邊,就讓天曜帶人去通知吧。蓬萊同門已有兩百多年不和本宗通氣,也不知那一支派是否還有香火留存於世,若有,可請來觀禮,若無時,也無需勉強。”天元點頭道:“正是這樣說。小弟不敢打攪,就此告辭。”天恪點頭道:“你先去吧。”天元道長恭恭敬敬,拜別出門,吩咐童子嚴密看守,不得打攪天恪道人的清修,然後信步下山。

原來混元洞在於崆峒絕頂,乃廣成子昔日坐化之所,四周石林拱立,冬暖夏涼,環境清幽。天元告辭出門,一路上是十餘裏的階梯山道,平常都放了人在此值守,隻因祖師華誕將至,又當比武大會的召開在即,因此天元暫時先將人手都調去幫忙,隻在四處緊要所在,派了師弟天空和天怒、天長、天罡四人看護。剛走過一線天,但見前麵來了兩位少年。這兩人一般高下,豐神英秀。前麵那人十八九歲的樣子,生得猿臂蜂腰,麵如冠玉,人甚英俊,穿著清華,舉止安定,一望而知是個頗有定力的內家劍法高手。他身後跟著那人,則是高大的胖子,一臉的老實相。兩人一邊走一邊說笑,問答幾句,神態親密,談吐說笑,均極隨和。見了天元,連忙參見道:“師伯。”原來那兩人都是天元道長的四師弟天罡道長的弟子,英俊的那個叫柳乘風,胖子名叫惠天河,皆乃崆峒本處的世家子弟,慕名而來,拜入崆峒門牆,已有四年有餘。

柳乘風見天元道長臉色輕快,笑道:“師伯可是得了掌門上人的許可要開三十年比武大會了嗎?”天元道長笑答道:“你們這兩個小猴崽子,就會揣度別人的心意。好吧,真人麵前不說假話。掌門上人應我所請,答應在祖師華誕,重開三十年未曾開過的同門比武大會,為我派選拔人才,同時還要將你們小師叔找回來呢。你們倆好好練功,到時出人頭地之日,若何?”柳乘風和惠天河聽說要去找小師叔回來,登時喜笑顏開,忙忙地答道:“是。弟子遵令。”天元道長笑道:“且慢,你們這倆小猴崽子這是要去哪裏?”惠天河晃了晃手裏的提籠,道:“去給師父送飯呢!”

天元道長笑道:“好小子,專會討你師父的好。但不知你們倆對師父交代下來的功課都做得怎樣了?我一向忙於本派事務,沒時間教導你們,今天正好碰上,讓我考考你們本事如何?”原來天元道長是出了名的最愛提攜後輩,無論哪一位師兄師弟的門徒,隻要看見,都要仔細指點幾招,因此崆峒後輩弟子,都對他敬畏有加。當下惠天河十分歡喜,道:“師伯果真要指點我們倆嗎?”天元道長笑道:“正是。讓我看看你們偷懶沒有?拔劍!”雙手籠在袖筒之中,說道:“用上你平生所學,隻管來攻我就是,來!”

惠天河放下手中提籠,拔出隨身寶劍,指了一指劍訣,道:“師伯指教!”一劍往天元道長肩頭刺去。這一劍來得真快,但見劍光一閃,劍尖已到了天元道長身子寸許之外,卻沒刺著。惠天河見一招落空,寶劍一斜,直劃而落。天元道長何等人物,隻輕輕一矮身,劍鋒從他肩頭掠過,相差還是寸許,傷他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