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建公民網絡參與保障體係
(一)參與基礎保障:縮小網絡數字鴻溝
互聯網在世界各國的發展表明:人類在互聯網利用上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即擁有較多網絡資源的信息化強者在互聯網的發展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好處,而處於互聯網資源弱勢地位的群體則被越發邊緣,甚至被時代所拋棄。互聯網的數字鴻溝引發了網絡社會公平問題。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於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其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數字鴻溝往往是“老溝”未平而“新溝”又起,數字鴻溝的出現和加劇使得鴻溝兩側形成兩個日益分裂的世界。而虛擬世界的不公平,加深了現實的社會矛盾。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建設普遍落後,很多農村地區還沒有連入國際互聯網,實現網絡參與更無從談起。因此,在我國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導致網絡參與代表性結構失衡。采取有效措施縮小數字鴻溝是保證互聯網和網絡參與能均衡發展的基礎,政府可以在以下幾方麵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政府要采取傾斜政策和優惠措施,在農村等互聯網發展落後地區大力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是公民網絡參與的提前和基礎。中央和互聯網發展較快地區要為互聯網建設薄弱地區提供各方麵援助和支持,共享其先進經驗,通過資金支持、技術支持、人才支持等方式促進較為落後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其互聯網接入率。特別要優先支持落後地區大中小學校互聯網建設,以利於推進互聯網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政府要對網絡費用進行有效監管。我國一些地區互聯網普及率低的一大原因是網絡使用費過高,普通百姓難以支付。目前,我國互聯網費用包括安裝費和網絡使用費。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上網費用偏高,這極大地製約了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政府應該對於互聯網運營部門定價進行監管,對於經濟發展落後地區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促進其網絡普及率的提高。
第三,要推進互聯網發展落後地區網絡信息技術教育,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在中小學應將網絡信息課程作為主幹課,配備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教師從事教學。要廣泛吸納社會力量,采取各種措施開展網絡普及教育,在我國廣大農村和經濟發展落後地區形成學網絡、懂網絡、用網絡的良好風氣,使更多的民眾能夠熟悉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加入到網絡參與中來。
第四,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設公共網絡資源。為保證低收入群體和弱勢群體網絡使用權利,基層組織應該建設公共網絡資源,如在城市中可建設一批社區網絡中心,麵向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進城務工人員免費開放。地方財政應負擔公共網絡設備的各項費用,以促進網絡在低收入和弱勢群體中的普及。
(二)參與平台保障:完善政府網站與政務微博
1.提升政府網站水平
近幾年我國電子政府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大都建立了官方網站,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6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介紹,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建立政府門戶網站4.5萬多個,75個中央國家機關、32個省級政府、333個地級市政府和80%以上的縣級政府都建立了電子政務網站。現階段,由於政府網站具有信息發布權威、傳遞民意直接等特征,已經成為公民網絡參與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政府網站管理運營水平是我國電子政府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公民網絡參與的有效措施。所以政府要充分利用政府網站的參與平台,積極開展政民互動,聽民聲、集民智、解民憂,真正做到識民情、知民心、順民意。我們認為現階段改進政府網站需要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首先,要從數量導向轉變為質量導向。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政府建設的發展,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基本實現了政府網站的普及。但是數量發展的背後還應該注意質量的提高。從全國範圍上看,政府網站質量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南方高於北方,中央和省級政府高於地市級和縣級政府。政府網站的質量與當地的信息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關,更與當地政府對待電子政務的態度相關,因此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視,從提高網站質量的方向入手,提高政府網站的服務運營水平。其次,要提升政府網站公民參與功能。目前,很多政府網站上已經設置了政民互動類板塊,設置了網上留言、意見征集、在線訪談、領導信箱等公民網絡參與的途徑。但在實際的運行中發現這些網絡參與平台沒有充分發揮公民參與的功能,普遍存在形式大於內涵的缺陷。看起來轟轟烈烈,實際效果有限。因此,要全麵提升政府網站的公民參與功能,將網絡參與覆蓋政策議程設置、政策方案選擇、政策執行和評估全過程。要優化政府網站公民參與平台設計,使其界麵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簡潔,為公民參與提供方便。政府網站中可建立網絡民意的在線征集回饋係統和網絡民意調查,政府重大決策須舉行網絡聽證會,使公共政策吸納網民意見成為一項穩定的製度,激發網民參與熱情。第三,要整合政府網站資源。目前,我國政府網站的門類很多,既有一級政府的門戶網站,也有其下屬職能部門的官方網站。雖然在門戶網站上可以鏈接到各個職能部門,但政府各部門網站之間卻沒有打通,仍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然而,公民網絡參與和網上辦事往往需要涉及諸多政府部門,缺乏有效整合的政府網站給網民帶來不變。鑒於處於現實的考慮統一整合一個地區所有政府網站尚不成熟,我們建議將公民網絡參與平台統一整合在地方政府的門戶網站上,這樣一方麵可以擴大網絡參與範圍,另一方麵也為公民網絡參與提供了統一便捷的渠道。第四,要完善政府網站評估體係。對政府網站開展績效評估是促進電子政府發展的有效手段。從我國已經開展的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來看,評估主體主要是政府和第三方研究機構,以公民參與為主的電子政府績效評估還不多見。我們認為作為政府網站用戶的公民應該廣泛參與到績效評估體係中去。在我國,要開展公民參與政府網站的績效評估,首先要喚起公民參與評估政府的意識,調動公民參與評估的積極性。關鍵環節是要切實保障公民自由言論的權利,打消公民參與的顧慮。其次,就公民參與評估的方式來看,根據目前情況可以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既操作方便,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為隻有網民才是電子政府的使用者。)
2.推動政務微博發展
近年來,微博的迅速崛起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大亮點。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微博用戶2.5億,占所有網民的48.7%,較上一年增長296%。可以說微博已經成為網民最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當前越來越多的黨政機關和政府官員將微博作為政務信息發布和與人民群眾溝通交流的平台,公民通過微博進行政治參與被成為“微博問政”。根據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的最近數據,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網、騰訊網、人民網、新華網四家微博網站上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為50561個,其中黨政機構微博32358個,黨政幹部微博18203個。為了充分地利用微博這一公民參與平台,政府要繼續大力推動政務微博更好更快的發展,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利用微博平台實現更廣泛的政治參與。
首先,要規範微博問政的程序。盡管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和官員將微博作為政務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公民參與的平台,但是當前我國政務微博的使用並沒有統一的規範和約束力。英國政府為了推動微博問政的規範化,於2009年製定和發布了《政府部門twitter使用指南》,供各級政府部門參考。我國應該製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微博問政管理條例對我國政府微博做出統一規範。一是可以要求政府機關必須開通網絡微博平台,定期發布信息、與網民展開互動,並及時對網民的參與進行有效反饋。二是明確本部門政務微博的總負責人,明確信息發布的具體人、信息瀏覽、收集負責人,及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三是建立微博問政的責任機製,對長期處於休眠的政府微博要追究其行政責任。四是發揮微博作為政府重要的信息發布渠道的作用,將政務微博的建設與政府信息公開相結合。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其次,要建立政務微博績效考評體係。績效考核是促進政務微博發展的有利抓手。李少文、秦前紅認為要“針對微博問政的參與、處理情況設計評估考核,作為行政考核機製的一部分;將微博上的民意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機製中”。當前對政務微博的評估還處於起步階段。2012年2月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首份政務微博評估報告。報告設計了包括4項一級指標和20項二級指標在內的政務微博績效評價體係,其中的一級指標為:覆蓋力、傳播力、服務力和成長力。根據這一指標體係報告排名出政府機關微博和政府官員個人微博前100位。應該說,績效評估的開展對我國政務微博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激勵作用。但當前的評估中對於政務微博中公民參與情況、政府對於網民關心問題的回應等缺乏具體的考核指標。政務微博考評中應該將與民生緊密相關、與群眾利益緊密相關的若幹指標,特別是普通網民對於政務微博的評價作為政務微博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以敦促政府及官員通過微博這一平台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
(三)參與效果保障:加強網絡參與回應
公民網絡參與的目標是影響公共政策,要達到良好的參與績效需要得到政策製定主體的回應和支持。政府對於網絡參與的態度決定了網絡參與的生死存亡。因此,從根本上說公民網絡參與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隻有切實加強政府對於網絡參與的積極回應,網絡參與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目前,雖然我國網絡參與發展得轟轟烈烈,但能真正對公共政策發生實質影響的案例還不多。加強政府對公民網絡參與的回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首先,政府官員要切實轉變舊有觀念。作為公共政策製定主體的政府官員對公民網絡參與的實際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政府官員特別是部分領導幹部對電子政府和網絡參與的認識還不夠充分。認為電子政府隻是把一些政務信息放置到網站上供網民瀏覽,是可有可無的擺設,認為公民網絡參與大多數是對政府表達不滿和抱怨,或是認為網絡僅僅是一個與網民交流的平台,不認為互聯網對推進政治發展、經濟和社會進步具有突出的正麵功能。實際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完全相信電子政府能夠替代或是部分替代傳統政府的功能,使政府工作真正實現無紙化、自動化、在線化。借助於電子政府的公民網絡參與會成為我國決策民主化的重要途徑,成為我國民主製度的組成部分。因此,各級政府官員要客觀認識、認真對待電子政府和公民網絡參與,積極學習、應用、推廣電子政府,積極回應、鼓勵、引導公民網絡參與。
其次,政府應對網絡參與要做到四個“第一時間”。政府在應對網絡參與中要特別注意時效性,在第一時間對網絡參與進行全麵的回應是有效引導公民網絡參與的法寶。第一,要第一時間發現網絡熱點。網絡信息浩如煙海,在論壇、博客、微博等各種網絡載體上存在形形色色的網絡意見表達,而其中的大部分不會形成網絡熱點。因此要準確識別、判斷網絡信息,及早發現形成網絡輿論的熱點問題。第二,要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網絡熱點出現後,公民網絡參與會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高漲。要有效引導網絡參與,政府在第一時間必須主動、準確、動態地發布網民關注的信息,時刻保持信息的公開透明。第三,要第一時間表明政府態度。絕大多數的網絡參與都對政府提出要求,政府要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對策,直接明確地回應網民質疑,打消網民疑慮,及時與網民溝通,盡可能地滿足比較集中的網民要求。第四,要第一時間展開行動。對於政府向公眾做出的承諾,政府要恪守諾言,嚴格執行。要落實責任單位和個人,迅速對事件進行處理,並及時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