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們說過,曆史學是長青之樹。

因為人類曆史是永無止境的,任何人都無法中斷她的進程或否認她的存在。

於是,我們這群酷愛史學的“老九”在史學園地上潛心搗騰了十幾個春秋,編織著長青的玫瑰夢。豈料一夢醒來,已是星換鬥移、舊貌新顏——市場經濟的衝擊波鋪天蓋地而來,曆史科學的殿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動。象牙之塔紛紛倒坍,文人士子依依投筆。史學轉眼之間變成冷門,儼然瘟疫,見之者搖頭,聞之者色灰。長青之樹麵臨葉落枝枯的厄運!對此,我們也曾幾多彷徨、幾多哀歎、幾番苦想、幾番嚐試,終於大徹大悟:大廈不能沒有根基,人類不可忘記過去,物質生活不應拋開精神文明,十億同胞不必都去淘金,——史學之門不容關閉!但曆史隨著現實的演變而累積,史學也應隨著現實的發展而變通,過去經院式的史學之路必須加以拓寬、充實,使之麵向社會、麵向大眾,樹起大眾史學的旗幟,把“以史為鑒”的信念注入民間、灑向社會。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因而,我們設想敞開史學殿堂的大門,以通俗的形式、多維的視角、輕鬆的筆調、大眾的口味,將“曆史”這部冗長迷茫、嚴肅沉重的天書,化解為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一個個迷人的故事、一首首動聽的史詩。把史學舞台推向社會市場,將尋常百姓引入科學殿堂,讓芸芸眾生都能在“曆史”的迷宮中得到開心,得到充實、得到啟迪、得到警悟。

為此,我們首先把鏡頭對準了中國曆代皇家生活。皇家處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最上層,長期的君主**統治使她的影響輻射到社會的每一角落,是窺探中國過去自秦始皇起始的兩幹餘年大一統君主**文化的綱領所在,而且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史學研究中的一塊空白。當然,我們深知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曆史迷宮的一磚一瓦,新中國的史學給予了足夠的青睞。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帝王將相對曆史進程的設計功能,不能無視君主**文化在中華民族心理上的積澱。可以說,中國現在與將來的現代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這種**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批判與揚棄。何況近年來,社會的開放、生活的充實,已經導致了人們對貴族生活的好奇,宮廷文化儼然聚成熱點。諸如《皇室秘聞》、《後宮豔事》之類,文山書海,目不暇接。然而,信手拈來,或錦繡一片,或黑暗一團,或零金碎玉,或獵奇采豔,難免給人見木不見林的遺憾。所以,我們有責任開墾這塊風水寶地,給這片密林來一番立體透視、係統掃描,將那些錦繡之處、黑暗之所、零金碎玉、奇聞豔事彙為一串,編成叢書。善也好,惡也好,美也罷,醜也罷,讓讀者自己去瀏覽、去辨識、去思考、去取舍。

出於綜台考察的需要,我們在安排叢書結構時,打破了習以為常的王朝序列,而是按照皇室生活的方方麵麵歸納為十二個專題,撰成十二個集子。其中,《皇位更迭》集中敘述曆代皇室圍繞皇位繼承問題而展開的種種流血與不流血的明爭暗鬥;《皇族婚媾》主要討論曆代皇室的婚媾關係及由此引起的形形色色的悲喜劇;《皇後幹政》重點描繪曆代皇室中皇後幹政這一幹百年來乍褒乍貶的特殊現象,展示呂後、文明太後、武後、慈禧太後等等巾幗強人的甜酸苦辣;《後妃爭寵》則是一部曆代後妃爭寵奪愛的情史;《皇子教育》旨在總結曆代皇室子女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皇家禮儀》對曆代皇室禮儀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吉、凶、軍、賓、嘉等一係列專門禮儀的實際場麵作開創性的探討;《皇帝養生》概括曆代皇室在養生保健方麵的苦心孤詣及由此生發的一係列節人警醒的奇聞;《宮廷飲食》一方麵著力揭露曆代皇室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麵也從實用角度挖掘、理曆代宮廷飲食的精華所在;《皇室娛樂》詳細介紹曆代皇室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皇宮侍從》係統研究曆代皇室包括宦官、宮女、衛隊在內的龐大侍從群體的悲劇性生涯;《皇城規製》側重解剖曆代皇城皇宮的設計建築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宗教神學、風俗習慣等方麵的內在聯係;《皇陵奇觀》著墨於揭露曆代皇室在皇陵選址、建造、喪葬等過程中的種種荒唐、迷信、奢侈、浪費行為。同時,鑒於以往史學對待這一領域的過分部薄與忽略,以及近年來人們對待這段文化的格外矚目與獵奇,我們在叢書編撰過程中,力求一方麵抓住曆史演進的主動脈,使叢書的每一個專集能係統而真實地勾勒出曆代皇室生活某一方麵的興衰軌跡,給人們以“史”的線索;另一方麵,則不傷大雅地注意曆史長河中生活浪花的攝取與描繪,為人們提供較為全麵細致的皇室生活畫麵。總之,嚴謹的學術內容與通俗的表述形式,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寫作原則;能給人們提供一部經絡分明、血肉完具且雅俗共賞的中國曆代皇室生活史,則是我們編撰這套叢書的圓滿句號。當然,這決不意味著曆代皇室生活在叢書中已包囊無遺,相反,也許僅僅提綱挈領而已,因為中國的君主**政治是那樣的持久,**皇室的生活圈子又是那樣的龐大齊全而無奇不有,以致我們很難保證在一套叢書中一一敘及。我們隻是希望人們不僅能由此掀開曆代**皇室神聖的光環、神秘的麵紗,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一件件完整的故實,體會到帝王後妃也不過具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宏偉輝煌的宮殿內也如同民間集市一樣的人欲橫流、罪惡叢生、俗不可耐;更能從中領悟到帝王後妃同樣是封建**製度的犧牲品,感受到曆史潮流的必然趨勢和曆史車輪的強大慣性,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生坎坷的真諦和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艱巨性與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