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下第一(大結局)(3 / 3)

煥安道長倒也是誠心實意要為武林出力,要不然鄧任、周鵬等人也不會讓他做盟主,而煥安道長也很有自知之明,或許心有武林,才能坐得盟主,換了鄧任和周鵬,過慣了逍遙自在,還真無法去理會這些繁瑣。

卻說埋伏在密林的金軍被突然殺來的武林人士打了個措手不及,雖然人數眾多,但誌在偷襲沒有絲毫防備,而這些武林人都奔著建功立業去了,斬了幾顆人頭便向南宋朝廷邀功請賞,朝廷明裏不敢得罪金國,但暗地裏還是給了賞銀。

而周鵬等人終於將烏子胥堵在了嵩山一處洞穴之中,最終精疲力盡,活活耗死在石縫裏,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這年十二月,虞允文身患重病,托付後事於江叔曄,要他繼續北伐大業,但江叔曄也已力不從心,雖升任刑部尚書,堅持主站,但終於孤掌難鳴。次年二月,虞允文操勞過度得病去世,宋孝宗大受打擊,南宋再也找不出像虞允文那樣的堅決主戰又有才能的大臣。從此宋孝宗不再言戰,其後十六年裏勵精圖治,整治內政,促進經濟,終於出現穩定繁榮景象,史稱乾淳中興。

不久俠客幫幫主曹安國也染病去世,幫主之位傳給了任均,陳達、季子林、韓冰、祝恒提拔為四大長老,其餘分舵、分堂也都闊員添建。

期間周鵬傳授任均、祝恒天蟾功,任均天資聰穎,是個學武奇才,周鵬怕自己教不好,便請逍遙子鄧任教授。後來任均帶領俠客幫深入金國開展舉起義幟。受到漢人擁護,興盛一時,直到金國被蒙古滅亡,任均在蒙古鐵蹄的壓力下不得不行走海外,組成沿海最大的海盜集團,橫行南洋數十年。

又一年四月芳菲之時,大事完成得周鵬協同妻兒,告別親友,埋劍江湖,隱居於雲南洱海,發誓再也不問江湖世事。

三十年後,一鶴發童顏的老者騎驢從山上來,神情溢滿,口中吟詩道,“九曲山道路漫漫,一壺老酒赴瑤池。英雄豪傑俱往矣,白頭將軍誠不識?”,而山路旁一個樵夫挑擔經過,老者停下問他要了壺酒喝,樵夫見老者須發皆白,然顏色紅潤宛如少年,不禁道,“老伯眉宇間隱約有神仙之態,莫非是世外神人?”

老者哈哈掩須含笑不語,將酒壺遞回,即駕驢遠去,一邊唱道,“傾我貪嗔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夢縈雲荒第幾篇,滾滾風沙向天邊。醉裏不知年華限,當時月下舞連翩。又見海上花如雪,幾輪風光幾枯顏。望穿滄海化桑田,幾回知君到人間。朝生暮死戀一夕,千載相逢如初見。”歌聲未罷,人已隱入山峰密雲之間,蹤影不見。

隔山遠眺,數重山個外,隻見白雪皚皚,千山映雪,雪映移城。一時江山如畫,遙見高山雲霧之中,或有一二行人隱於期間,眼界茫茫,不能盡識。

(全文完)

作者的話

這篇小說斷斷續續寫了近兩年有餘,如今終於完成了,不禁長舒一口氣,然而完成歸完成,總感覺少了些什麼,是結束的太草率還是有些不完美,或作兩者皆有之。在寫作過程中,曾經出現很長時間的迷茫和停更,後來再重新梳理了大綱,才使故事梗概更加清晰順暢,這是收獲,也是為今後寫作的警戒。

對於故事情節,或許還有許多漏洞和不足,人物塑造還有待今後補拙,對於不能使讀者滿意,深感抱歉,或許好的作品需要作者的不斷積累吧

一部的結束,是下一部的開始。所以遠遠沒有結束。這篇天蟾功是雪映移城係類的第二篇,相較於其他兩篇,這篇是承上篇《飛鶴英雄傳》的,畢竟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背景。第三篇《鐵劍伏魔錄》說的是明朝的故事,較為獨立,尚在創作當中。

2013年6月4日,雨夜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