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裂土封王(2 / 2)

見錢孫愛把足球又踢了回來,伍次友說道:“尚王聽說耿王已經回歸了大明,心裏正在疑惑,他隻想看看王爺您的誠意,心裏實在也沒有什麼定見,派我來也隻是聽聽王爺您的意思。”

“這樣吧。”錢孫愛見他不肯說,沉吟道:“你回去對尚可喜說,我這裏歡迎他隨時回來,對於他的安排完全和耿仲明一樣,如果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話,都可以提出來,本王酌情處理。但是他負隅頑抗的話,本王也不介意出動大軍把他消滅。你要知道,本王現在的確已經勝券在握了。”

“王爺此言差矣。”伍次友忽然神色凝重的說:“出兵打仗這種事兒不到最後關頭勝負實在難以預料,就比如當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勢如破竹,好像絕無戰敗可能,但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所以說,不到最後關頭輕言勝敗,實在是不太明智。”

“先生的確是為我著想,是本王太托大了,以後一定改正。”錢孫愛心裏生氣,卻努力扮演有道明君。此舉又讓伍次友在心裏點讚,覺得自己認定的這個聖主,是實至名歸的。

“如此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氣。”

伍次友說道:“尚王的意思是,這個,因為他手下兵士眾多,目下大約有二十萬人,一旦投降朝廷,人心不齊,隻怕有人生變。希望王爺能夠給個說法,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有個著落。”

錢孫愛知道尚可喜想要裂土,好像清朝三藩一樣,但他故意裝傻充愣的說:“賞賜自然不會少,一定讓他們日後有所依靠,或者解散也好,或者繼續當兵也好,和我的手下一樣待遇。”

伍次友皺眉道:“王爺還是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這些士兵在滿洲日子長了,好多都有了自己的家眷,所以不願意離開。也有一些人害怕回歸之後遭到清算,打算繼續在尚王門下當兵,不知道王爺意下如何?”

錢孫愛笑道:“先生此言差矣,天下一旦太平,哪裏還用得到這麼多的兵馬,況且大明朝內亂日久,百廢待興,勢必要讓他們回鄉務農,增加生產,以資國用啊。”

“務農是一定的,但也不一定非要回家。比如漢代在河西走廊屯田,一樣可以增加國用,王爺應當明白。”

錢孫愛朗聲笑道:“你這樣一說我還真的有些明白了,原來尚王的意思是想要裂土封王對吧?”

“王爺睿智。”

錢孫愛很為難的說:“就比如孔有德,耿仲明他們和尚王是一樣的出身,兵力也不比你家尚王少,而且先歸順大明。若是給尚王裂土,他們二人又當如何呢,大明朝哪有這麼多的土地來分派。”

伍次友早就把這些事兒想好了,說道:“其實要解決這些事情也並不困難,雲貴一代乃至東南沿海,一向都有倭子、紅毛以及蠻夷作亂,早在先帝的時候朝廷就非常頭疼,每每派兵鎮壓收效甚微,有時候還會折了本錢。不如就把三位王爺放在邊疆,一方麵安撫將士,一方麵鎮守險要,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這不就成了“三藩”。

錢孫愛心想,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事情的確是難辦得很,他們手握重兵,心懷疑惑,隨時都有反複的可能,尤其是耿仲明,心裏根本不服。可是如果分封耿仲明和尚可喜,孔有德勢必也會心懷不滿,哎,看來治國真的比治軍要困難的多了。

難怪清初的時候滿人會搞出個三藩來。

“這個主意不錯,本王是並不反對的,可是你也知道,本王隻是帶兵的元帥,不是當朝的皇帝,很多事情是做不了主的,尤其是你剛剛說的事情,太過重大,所以是不是給我些時間,讓我跟朝廷商議商議。”

伍次友暗想,誰都知道錢孫愛是一代權臣,霸道無比,大明朝無人敢和他作對,也沒法作對,所以這番話鐵定是托詞了。於是他沉聲道:“尚王手下軍心不穩,而且隨時麵臨遭到趙布泰等人的攻擊,希望王爺速速決斷,千萬不要讓王爺做了‘孟達’才好。”

錢孫愛默然良久,忽然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現在就回去回複尚王,他的條件本王完全接受,隻要他率兵剿滅了趙布泰,日後他就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本王決不食言。”

“那是當然,王爺當著眾將的麵說了,自然不會食言,不然日後如何執行軍令。有了這番話我就放心了,告辭,告辭了。”伍次友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