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給對方任何的反應時間,這些戰士們如同一枚枚的炮彈一般,裹挾著大量的白銀鬥氣,就這樣直接的衝向了鋼化的艦體,然後揮動手臂之中的長刀,然後輕而易舉的劃破了那些合金甲板,隨後,他們身形消失在了星艦之中。
看到了這一幕,張華總算是知道了為什麼艾美達的星艦都做的不大的原因了。
而就在這時,艾美達軍的機甲和無人戰機們也開始動了。
它們幾乎沒有去管被敵人入侵的星艦,相反的,他們全部衝向了那些空間門,而在同一時刻,星艦的護罩竟然都不約而同的撤銷了。
白銀戰士們卻並不知道對方的變化,依舊如同下餃子一般的不停飛出,而等待他們的則是一架架的戰機和機甲所構成的嚴密的防線。
但是,即使是艾美達軍有著充分的準備,那些貿然而出的白銀戰士們也是無比的燙手。
空中對於可以簡單的禦氣飛行的白銀階戰士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障礙,而他們的鬥氣加成的攻擊力,隻要是輕輕的觸碰一下,那些宛如雞蛋一般脆弱的無人戰機,幾乎都是一擊斃命。
而那些機甲戰士們,雖然可以抵抗,但是,對方畢竟是控製的自己的身體,而機甲的駕駛員除非是超級精銳,要不然,根本不可能把機甲操縱的如同自己的身體一般的靈活。
而對於對方恐怖的攻擊力的鬥氣,自己的機甲的護罩也防禦不了多少次。
但是,身後又是脆弱的星艦群,機甲戰士也隻能死死的堅守著自己的防線。
不過,白銀戰士們也不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畢竟對方的無人戰機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而有著機甲們的拖延,隨著交戰的時間的持續,無人戰機造成的那些微小的傷害開始累積之後,傷亡開始不可避免的增大了。
而就在白銀軍團衝擊星艦群的時刻,地下構型迷宮在土係法師團的重新構造之下,恢複了原狀,然後隨著地下構型的延續,其他的普通軍團重新的衝向了對方的腹地。
而這時,對方的指揮官才無奈的派出了地麵的迎擊部隊。
非常常見的組合,也是非常實用的組合,至少在張華那個時代,幾乎軍隊的指揮官們都是實用的這種標準配置。
海量的機器人戰士,而它們身後則是大量的導彈戰車和激光戰車。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這些機械化部隊之中的那些肉體身影。
雙方的距離並不算太遠,所以,很快,雙方開始在地下坑道之間進行了慘烈的白刃戰。
這裏就可以看出鬥氣對於近身戰之間的決定性的作用了。
在自身鬥氣的加成之下,聯軍戰士,即使是最低階的黑鐵戰士們,他們的裹挾著鬥氣的利刃,也可以輕鬆的穿透機器步兵的合金身軀。
而機械步兵的光槍在近距離的纏鬥之中的作用要大打折扣,而激光刀的砍劈卻更加的無用。
一方是機械動作,而另外一方,卻是身經百戰的戰士,高超武技的武者,兩者在招式之上的差距顯而易見。
而且,從張華老道的經驗就可以看出來,艾美達軍的微型智腦方麵並不算太強,從那些機械步兵的重複的幾種招式來看,真的並不出彩。
所以,雙方戰線始一接觸,艾美達軍的機械步兵都是成片的倒下了,在對方的濃鬱鬥氣的刀鋒之下,化為了無數的金屬殘骸。
不過,艾美達軍的優勢也不是完全沒有。
艾美達軍的優勢非常的簡單,那就是數量,數倍的數量。
而在張華看來,這種優勢可以細化出來,那就是廉價,廉價的成本優勢。
一個機械步兵需要什麼,鐵礦石,生產工廠,還有能量供應。
隻要具備這三樣,幾乎就可以生產無盡的機械步兵,他們就是一種廉價的消耗品而已。
聯軍方麵呢?
需要的也是三種,作為一個科學家,張華喜歡用這種簡單的量化來比較,而聯軍的戰士需要的三樣就是,人口,食物,還要時間。
這樣比較之後,結論就非常簡單了,聯軍的戰士生產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畢竟,時間,這種東西是完全不可控製的,不能加快,更不能減慢。
而艾美達一方的優勢就非常的明顯了,隻要有著大量的資源,那些機械步兵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而聯軍方麵,每損失一名戰士,都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來恢複。
所以,張華得出的結論就是,對於鏖戰之中的雙方,唯一的勝負決定條件就是,時間。
是的,時間。
是聯軍能夠速戰速決,消滅艾美達的有生力量,攻占她所有的資源點。
還是艾美達徹底的拖住聯軍的步伐,把戰鬥長期化,直到聯軍的軍力損耗超過了臨界點,再也抵擋不住艾美達大軍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