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錦衣衛禁軍(2 / 2)

沈在告退回到廂房後,想起戚繼光的話,久久不能平靜,暗暗尋思:這日本足利將軍派來的會是什麼樣的人?

半個月後----

台州城郊外,戚家軍列開儀仗,旌旗規整,仗隊最前方的是戚繼光帶著諸位將軍翹首北望,似乎在迎接某位要員。

日上三竿時分,隻見遠遠一大隊人馬遠遠地徐徐而來。及至近前,隻見來人個個虎背熊腰,衣著鮮明,腰裏抓著一把繡春刀。其中騎馬走在那頂四抬轎子旁的一中年男子更是惹眼。隻見這中年男子,國字方臉,髯須及顎,身姿甚是偉岸,而他身在所穿的飛魚服昭示了他的身份----錦衣衛指揮使蔣萬年。不消說,轎子裏的人就是司禮監馮保。

按品級來說,司禮監和錦衣衛指揮使都屬於正三品,但是由於司禮監離皇帝最為親近,深得信任,掌印甚至是代皇帝批紅(皇帝閱讀大臣奏折時用毛筆蘸朱砂批複,是為‘批紅’),而有批紅這項特權的司禮監又稱秉筆太監,權勢在有票擬權(先代皇帝查閱奏折,將個人提議寫在小紙條上,夾入奏折以供皇帝參考,是為‘票擬’)的首輔大臣之上。馮保正是秉筆太監,提督東廠,權傾朝野,是以蔣萬年在他麵前隻能侍立而不敢平起平坐。這次隨行的全是錦衣衛而非東廠廠衛。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雖然同為皇帝直屬的特務機關,但錦衣衛是朝廷的正規軍事編製,是正規的禁軍,而東廠(包括西廠、內行廠)則是皇帝私人特務機構,不入朝廷編製。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在成化年間是同時存在的,其餘時候不是。西廠在成化年間和正德年間有過,正德年間還有過內行廠,不過都是很短時間,沒有太久。東廠和西廠都是宦官機構,裏麵都是太監,不過東廠很多時候人手不足,身體殘疾辦事麻煩,會從錦衣衛抽調人手一起負責抓捕或者儀仗。

東廠頭子才是太監,其他的都是正常人,東廠頭子稱為廠公,一般有大太監擔任,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等。東西廠均由一個提督負責(西廠設立過兩次,但時間都不長),由宦官擔任,主持東廠的太監被廠內的人稱為“督主”或者“廠公”,他的底下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這兩個人都是從錦衣衛選拔過來的。再下麵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分為子醜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餘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這些人也是由錦衣衛中挑選的精幹分子組成。所以,當身穿東廠服裝或錦衣衛服裝的人出現時,老百姓與當地的地方官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這些人找茬抓起來。

東廠其實算不上是什麼官職,他隻是皇帝的特務。但具體來說,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東廠權在錦衣衛上。

戚繼光率眾人上前,走到蔣萬年近前拱手道:“蔣大人一路辛苦了,馮公公貴體無恙?”

蔣萬年並不下馬,而是拱手回禮道:“勞戚元帥關心,一切安好。”

這時,轎子放了下來,隻見簾子打開後,一略顯肥碩的太監走了出來。

戚繼光上前鞠身行禮道:“繼光見過馮公公。”

馮保淡白無須的麵上略施輕粉,眉宇間竟有儒者之氣,這與各人心裏猜想的太監想象大相徑庭。隻見他微微笑道:“戚元帥多禮了。戚元帥靖海有功,聖上特令咱家攜帶活羊兩百隻,美酒八百壇前來慰勞三軍。”

眾人聞言眼光四下找尋,果見禁軍後麵一批羊倌和農夫帶著一群山羊和一車車的酒壇,又見馮保言語得體,心裏對太監固有的成見不由得消除了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