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顯然的,進入武學中的子弟,多習儒業,主講大義,每月隻有初二日、十六日兩天,由教官率武學子弟,到城外的空地演習弓馬。名為武學,教習軍事的內容都很少。
更不要說教習培養炮兵人才,工兵人才,參謀人才等了,怪不得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後,要開設武校,專門向鎮內的各將們教習一些基本的東西,可見當時大明各軍中專業軍事知識與專業人才的缺乏。楚簫有這個打算,在五寨堡開設一家軍事學院。
專門招收培養各樣的軍事人才,特別是那些專業性較強的軍事人才,快,總督大人有意在五寨堡開設軍校的消息傳開了,人都動了心思。五寨書院現在己經在山西鎮頗為出名,不知這五寨堡軍事學院到時如何?在楚簫的打算中,這軍事學院內的教官當然是從鎮內各軍中有著經驗豐富的將官中聘請。
而那些入學的學生,除了堡內的良家子弟外,各軍中專業性較強的兵種中的出眾軍士,五寨書院中較出眾的學生們,均可入學。對於這個軍事學院,除了培養軍事人材外,他還有個打算,在學院內開設思想政治課,灌輸自己需要的國民思想,信念信仰等。到了他現在這個層次,己經不隻是為了打打殺殺,升官發財。
而應該考慮一些更深入的問題了,眼下楚簫的嫡係軍隊都是兵精糧足,戰力強悍,不過如何一直保持下去,防止這隻軍隊退化,這是需要黃來福考慮的問題。畢竟軍隊待遇,戰力強,並不一定就不會出問題。
唐末的藩鎮割據,為禍全國的驕兵悍將,就是前車之鑒!往遠想,隻有那種有信念、思想、有紀律的軍隊才可以橫掃天下,長久保持戰力。這樣便需輸軍士們某種信仰,讓他們明白為何而戰,參軍是為了什麼。
而不是簡單的當兵吃糧。不過灌輸將官們什麼樣的信仰,該從何處著手,這又是個問題。後世興起的民族國家思,或許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鑒。經過蒙元胡亂後,其實大明的漢民主義思想是非常強烈的,華夷之辯是當時的主流。
或許自己可以從這方麵入手,引導軍隊的民族思想,將未來軍隊國民的激情引向外部。當然了隻信仰地軍隊。未來地軍國民思想。都需要良好地教育基礎。有相當高地識字率。
這些事情需要自己經過大量地經營。沒有十年。二十年時間難見效果。不過這樣做也是有利有弊。長久保持戰力。國民地民族思想興起。都需要外部地激情利益。表現在渴望源源不斷地動戰爭獲取土地與財富。
而且這個過程還不能停滯下來。否則整個軍隊社會就會轟然崩塌。不過幸好現在趕上好時機整個世界轟轟烈烈地大殖民時代。有足夠地外部利益吸引。自己大可將禍水外引。
相信以現在全世界地土地財富。足夠讓這種禍水外流三百年了。至於三百年以後地情形。兒孫自有兒孫福。未來地事情他們自己看著辦吧。不過這種軍隊地信仰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建立地。
近十年內最要緊地。是如何繼續保持五寨堡軍隊地戰力。防止他們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地思想。目前。
楚簫的幾營兵情況還好充足的糧餉上精良的武器與裝備,還有嚴格的軍功認定與獎賞製度,保證了將士們的戰力與士氣,讓他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成功。眼下的五寨堡軍隊,是九邊各鎮軍將們都渴望進入的優良場所。五寨衛中雖然也設有分管軍籍的“清軍指揮”官員。
負責軍士們的勾補逃亡等事務過五寨堡這個地方,自黃來福任職後來隻有聽說軍士們渴望進入,沒有聽說過他們有逃亡的。而放在餘的軍鎮衛所則是軍士們逃亡不斷。
以至於在前些年時,萬曆皇帝專門下旨題準,如果各鎮的督撫高官,各營衛的將領們,他們所部的軍兵有逃亡三分以上,便要降職一級,逃亡五分以上,便要降職二級。雖是這樣嚴厲控製,各地營衛的軍士軍戶們逃亡情況還是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