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事件
1983年,凱文·米特尼克因被發現使用一台大學裏的電腦擅自進入今日互聯網的前身ARPA網,並通過該網進入了美國五角大樓的的電腦,而被判在加州的青年管教所管教了6個月。[1]
1988年,凱文·米特尼克被執法當局逮捕,原因是:DEC指控他從公司網絡上盜取了價值100萬美元的軟件,並造成了400萬美元損失。[1]
1993年,自稱為“騙局大師”的組織將目標鎖定美國電話係統,這個組織成功入侵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美利堅銀行,他們建立了一個能繞過長途電話呼叫係統而侵入專線的係統。
1995年,來自俄羅斯的黑客弗拉季米爾·列寧在互聯網上上演了精彩的偷天換日,他是曆史上第一個通過入侵銀行電腦係統來獲利的黑客,1995年,他侵入美國花旗銀行並盜走一千萬,他於1995年在英國被國際刑警逮捕,之後,他把帳戶裏的錢轉移至美國、芬蘭、荷蘭、德國、愛爾蘭等地。
1999年,梅利莎病毒 (Melissa)使世界上300多家公司的電腦係統崩潰,該病毒造成的損失接近4億美金,它是首個具有全球破壞力的病毒,該病毒的編寫者戴維·斯密斯在編寫此病毒的時候年僅30歲。戴維·斯密斯被判處5年徒刑。[1]
2000年,年僅15歲,綽號黑手黨男孩的黑客在2000年2月6日到2月14日情人節期間成功侵入包括雅虎、eBay和Amazon在內的大型網站服務器,他成功阻止服務器向用戶提供服務,他於2000年被捕。
2000年,日本右翼勢力在大阪集會,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公然為南京大屠殺翻案,在中國政府和南京等地的人民抗議的同時,內地網蟲和海外華人黑客也沒有閑著,他們多次進攻日本網站,用實際行動回擊日本右翼的醜行,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總務廳和科技廳的網站被迫關閉,日本政要對襲擊浪潮表示遺憾。[1]
2007年,4月27日愛沙尼亞拆除蘇軍紀念碑以來,該國總統和議會的官方網站、政府各大部門網站、政黨網站的訪問量就突然激增,服務器由於過於擁擠而陷於癱瘓。全國6大新聞機構中有3家遭到攻擊,此外還有兩家全國最大的銀行和多家從事通訊業務的公司網站紛紛中招。愛沙尼亞的網絡安全專家表示,根據網址來判斷,雖然火力點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甚至有些來自俄政府機構,這在初期表現尤為顯著。其中一名組織進攻的黑客高手甚至可能與俄羅斯安全機構有關聯。《衛報》指出,如果俄羅斯當局被證實在幕後策劃了這次黑客攻擊,那將是第一起國家對國家的“網絡戰”。俄羅斯駐布魯塞爾大使奇若夫表示:“假如有人暗示攻擊來自俄羅斯或俄政府,這是一項非常嚴重的指控,必須拿出證據。”[1]
2007年,俄羅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載器。根據Symantec研究人員的消息,他們發現已經有黑客劫持了BITS,可以自由控製用戶下載更新的內容,而BITS是完全被操作係統安全機製信任的服務,連防火牆都沒有任何警覺。這意味著利用BITS,黑客可以很輕鬆地把惡意內容以合法的手段下載到用戶的電腦並執行。Symantec的研究人員同時也表示,他們發現的黑客正在嚐試劫持,但並沒有將惡意代碼寫入,也沒有準備好提供給用戶的“貨”,但提醒用戶要提高警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