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每個人在往前走的時候,都在想除了自己負責的這一部分,其他的業務開拓難道跟自己沒關係嗎?上海、廣州的分校也開起來了,收益是歸俞敏洪一個人,還是歸大家所有?財務怎麼監督?如果我們聘請的各分校法人代表最後說學校跟我們沒關係,怎麼辦?比如萬一周成剛、李國富他們把分校做大了,發現原來辦學校這麼賺錢,自己在上海做獨立王國……盡管他們不會這麼想,但是從組織結構關係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可以這麼做的。當時不像今天的新東方學校,從股權結構到管理邏輯都是屬於新東方集團的。
那個時候,我們很苦惱,但想不出辦法來,而且已經開始出現了部分利益衝突,比如新業務的歸屬問題。電腦培訓給王強做,那徐小平或其他人就可以說“盡管我沒學過電腦,其實我也可以做這種培訓”,或者“憑什麼圖書出版由你俞敏洪做,我對圖書出版也不陌生啊”,所以,這種利益結構不一致會導致利益衝突,甚至到最後還有可能互相打架。組織結構決定了一個公司的發展規模,所以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就需要有人來幫我們建立組織結構。
就在這個時候,我碰到了一位朋友,他給我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王明夫。直到現在,王明夫依然做得很好!他是和君商學院(原來的和君谘詢公司)的創始人,帶領著和君商學院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商學人才,並將其發展為一個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後來,我在友誼賓館的咖啡廳見到了王明夫。見麵一聊,我覺得這個人挺聰明,對公司結構比較了解,他當時跟人大一個叫彭劍鋒的人在起草“華為基本法”。當時,華為在中國已經小有名氣了。我問他“華為基本法”的主要內容,他說:“我們幫華為清理組織結構、人事關係、未來的價值觀體係等。”我一想,這些內容剛好新東方也需要。於是,借著這樣一個好的契機,我把王明夫請進了新東方,聘請他作為第三方為新東方設計未來的組織結構和發展路徑。盡管後來事實證明,要理清新東方這麼複雜的情感結構以及發展中的利益關係和衝突,光靠王明夫他們的力量是不夠的,但是畢竟從他們開始,新東方開啟了組織變革之路。
成立公司:一場谘詢引發的新東方變革
這場谘詢就源自王明夫。當然,後來為新東方做谘詢的還有普華永道、IBM谘詢公司等,但是王明夫是為新東方做谘詢的第一人。當時,我並沒有上來就請國際公司,一是因為國際公司收費太高,我們當時根本就沒那麼多錢,二是因為我覺得中國公司對中國企業最了解,那麼相應地對企業的發展和問題的判斷也更精確。所以,我們就邀請了王明夫團隊正式入駐新東方。
他的團隊進入新東方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我們的財務狀況。當時他看了看,就問我新東方每年的收入是多少,當我告訴他新東方的年收入為兩三億元,利潤大概1億元後,他就告訴我說:“你們的組織結構沒法看,隻是一個學校。但根據你們現在的情況,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是公司利潤的50~100倍,所以你們實際上是守著一塊寶”,“你們新東方隻要能夠上市,至少值50億元人民幣,高的話還有可能到100億元人民幣”。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新東方會值這麼多錢。當時,新東方就算再厲害,也就是每人每年分幾百萬元,最多接近千萬元,那要是新東方能值50億元的話,我們大家一算……就覺得厲害!比如,我擁有10%的股份,那就是5億元,可按照現在的標準,我要50年才能分到這麼多錢……所以大家無比地激動。後來證明,新東方的市值遠遠不隻50億元,這是後來的事情了。
此時,每個人在往前走的時候,都在想除了自己負責的這一部分,其他的業務開拓難道跟自己沒關係嗎?上海、廣州的分校也開起來了,收益是歸俞敏洪一個人,還是歸大家所有?財務怎麼監督?如果我們聘請的各分校法人代表最後說學校跟我們沒關係,怎麼辦?比如萬一周成剛、李國富他們把分校做大了,發現原來辦學校這麼賺錢,自己在上海做獨立王國……盡管他們不會這麼想,但是從組織結構關係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可以這麼做的。當時不像今天的新東方學校,從股權結構到管理邏輯都是屬於新東方集團的。
那個時候,我們很苦惱,但想不出辦法來,而且已經開始出現了部分利益衝突,比如新業務的歸屬問題。電腦培訓給王強做,那徐小平或其他人就可以說“盡管我沒學過電腦,其實我也可以做這種培訓”,或者“憑什麼圖書出版由你俞敏洪做,我對圖書出版也不陌生啊”,所以,這種利益結構不一致會導致利益衝突,甚至到最後還有可能互相打架。組織結構決定了一個公司的發展規模,所以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就需要有人來幫我們建立組織結構。
就在這個時候,我碰到了一位朋友,他給我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王明夫。直到現在,王明夫依然做得很好!他是和君商學院(原來的和君谘詢公司)的創始人,帶領著和君商學院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商學人才,並將其發展為一個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後來,我在友誼賓館的咖啡廳見到了王明夫。見麵一聊,我覺得這個人挺聰明,對公司結構比較了解,他當時跟人大一個叫彭劍鋒的人在起草“華為基本法”。當時,華為在中國已經小有名氣了。我問他“華為基本法”的主要內容,他說:“我們幫華為清理組織結構、人事關係、未來的價值觀體係等。”我一想,這些內容剛好新東方也需要。於是,借著這樣一個好的契機,我把王明夫請進了新東方,聘請他作為第三方為新東方設計未來的組織結構和發展路徑。盡管後來事實證明,要理清新東方這麼複雜的情感結構以及發展中的利益關係和衝突,光靠王明夫他們的力量是不夠的,但是畢竟從他們開始,新東方開啟了組織變革之路。
成立公司:一場谘詢引發的新東方變革
這場谘詢就源自王明夫。當然,後來為新東方做谘詢的還有普華永道、IBM谘詢公司等,但是王明夫是為新東方做谘詢的第一人。當時,我並沒有上來就請國際公司,一是因為國際公司收費太高,我們當時根本就沒那麼多錢,二是因為我覺得中國公司對中國企業最了解,那麼相應地對企業的發展和問題的判斷也更精確。所以,我們就邀請了王明夫團隊正式入駐新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