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他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他在詩、詞、散文、書法和繪畫等方麵都才華橫溢。其散文同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同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其字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其繪畫與米芾、李公麟並稱“宋三家”。

如此才能讓人不可望其項背。在多領域的開創性地位,更是不可撼動,特別是對詞創作的革新上。他突破了前人多寫兒女情長、離別愁緒的藩籬,在婉約之外開創豪放詞風。他的婉約詞清新明快,豪放詞波濤激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創作思想,在他的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懷古、詠史、送別、田園、山水等多種題材。他使歌者之詞變為詩者之詞,讓詞擺脫了曲而獨立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蘇軾作品曆來為人喜愛推崇,千年而不衰。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就有結集刊刻,但詞集《東坡樂府》未入全集而是另刻單行。至今可見的最早版本為元延祐七年(1320)葉辰南阜書堂刻本。它是傳世東坡詞的最重要版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具有重要文學價值、文獻價值和版本價值。得益於“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成果之《中華再造善本》及古籍數字化共享平台,使我們易見其原貌並可以便捷閱覽。

基於以上,我們這本《東坡詞選》以元本《東坡樂府》為底本,遵照原文,呈現出一個離東坡更近的版本。東坡詞光彩照人、字字珠璣,在選取過程中取舍實屬不易,僅憑一己之力,捉襟見肘,幸得編輯老師提點,得以兼顧詞作內容、創作時間、文學影響等幾方麵,略得周全。因私心於“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的蘇氏昆仲之情,錄元本中所有與子由相關的詞作。當然與子由相關的詞,也皆是蘇詞中的仙作。在注釋方麵,盡量簡潔明了,不因繁多注釋而影響詞的意境之美。

中信美術館曆來在傳播中國文化上不遺餘力,善於創新傳承方式,作為“詩畫共讀”係列叢書之一,《東坡詞選》亦承前旨。書中為每首詞配選宋代著名山水畫,達到“詩畫一體”的境界。在詞中可見“溪山清遠、秋林放牧”,在畫中可品“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二者相得益彰,光彩互映。

是書二易春秋,期間常恐疏漏而越發研讀,深知學識淺薄而不敢怠慢。如今書即成頗有東坡喜看“二麥豐”的感覺。這是一個耕種、收獲和分享的過程。我平凡人一個,試著在詞中體會東坡,有時候覺得他也與我一樣吧!依賴家人和朋友的愛,也因愛而有恃無恐;偶爾貪玩調皮,鬥嘴鬥氣;心直口快,經常不合時宜;熱愛大自然,享受風景;愛美食和茶。我平凡的生活因他的詞句而變得幸福滿足、心曠神怡。於是“讀遍千回與萬回”的東坡詞“欲卷重開”。

編者: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