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一個演員(2 / 3)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的眼角流下了淚水,他掀起衣角擦拭著。

“你別哭,問心無愧就好。對了,我聽完了,可以走了嗎?”

“別,你不得給我改改,提點意見什麼的嗎?”

“不改不改,我得吃飯去了,一會兒醬肘子涼了。”

他拉著我的袖子,撒嬌道:“郝醫生,你就改一下嘛,你不改,我不放你走。”

周圍過路的人衝我們投來好奇的眼神。

“好吧,我改。你這個詩,哦不,你這個創業史不夠通俗化,字眼太繁雜了,不能讓大家記住。”

“嗯嗯,那你說應該怎麼改?”

“聽好了。我覺得應該改成:

我是一名粉刷匠

我是一名粉刷匠;

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小房子;

刷得變了樣。

刷了房頂又刷牆;

刷子像飛一樣;

哎呀我的小鼻子;

變呀變了樣。”

“聽著好耳熟。”

“你別管耳不耳熟,你就說,是不是通順多了?”

“嗯,這麼一念還真是通順多了,哈哈哈,謝謝你郝醫生。”

“我可以走了吧。”

“去你的吧。”

3

第三天

午飯時間,我換上老周的保安服,提著警棍,沿著花台走向食堂。

“郝醫生,這麼巧,又遇見你了。”

“你……”

“你什麼你,這是嘎哈?玩Cosplay嗎?”

“我……”

“我什麼我,你到底要幹啥?”

“這樣你也認得出我?”

“咋認不出來,你這頭禿頂禿得跟電燈泡似的,簡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啥夜空,這大中午的,我要去吃飯呢。”

“哦哦,你看,食堂裏的菜我各打包了一份,要吃什麼你自己選吧。”

“不好意思,今天我不想吃食堂菜,我要去小賣部買泡麵去。”

“泡麵?這不巧了嘛,我剛好買了泡麵,還有火腿腸和榨菜,就問你驚不驚喜?”

“——驚——喜,說吧,今天改什麼詩?”

“瞧你這話說的,我找你除了改詩就沒別的事情啦?”

“哦?那太謝謝你了,還有別的什麼事?”

“我想想,哦!想起來了,我這兒有一份回鄉見聞,你看看唄。”

“不會又是詩吧。”

“怎麼可能,是回鄉見聞,不信你看。”

我接過單子,上麵工整地寫著幾行字。

常歸家

回家心切孝子當,掃地做飯裏外忙;

都說養兒為防老,隻盼兒歸老淚黃。

“得嘞,不出我所料,還是詩,不過呢,寫得還不錯。”

“您真有眼光,這首《常歸家》是我的巔峰之作,它的背後有著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你一定想知道吧!”

“不想。”

“很有意思的喲。”

“嗯,不想。”

“算了,我還是告訴你吧。正如我昨天所說,那年我回到了故鄉卻心有不甘,於是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辦了一個互聯網科技公司,5個人運營了300個微信公眾號,150個微博號。公司發展如日中天,當時有一個競爭對手,和我搶一個5000萬的廣告項目,這個項目決定了今後誰是市場上的領頭羊。我推翻了所有創意,自己親自做方案,整個方案可以說無懈可擊,這個過程極其漫長和艱難。就在評標那天,我憑借著自己的創意和送給甲方負責人的一套別墅,一舉拿下了這個項目。最後終於成為行業領頭羊,對方公司也在我的圍追堵截之下倒閉了。最後我將公司和存款全部捐了,因為我發現,生活對我來說就像演戲,每個演員每個角色都很虛偽,我要去尋找自己想要的。”

“這和歸家有啥關係?”

“我讓他們的員工都卷鋪蓋走人了,不就是幫他們回家嗎?感謝這個靈感,讓我能創作出《常歸家》這麼好的詩。”

“嗯嗯,挺好的,不需要改了吧。”

“要要要,切克鬧。”

“你別鬧。”

“我一直覺得可能是我的角度站得太高了,我希望你站在普通人的視角改改。”

“我覺得你說得對,不過改完能走不?”

“必須能。”

“好吧,我建議這樣改: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這樣就是普通人的視角,也比較朗朗上口,你覺得怎麼樣?”

“不錯,挺好的,郝醫生你改得幾乎都可以與我的原作相媲美了。”

“我可以走了嗎?”

“去你的吧。”

4

第四天

午飯時間,我換上便裝,坐上正要出勤的急救車,準備搭個順風車出去吃飯。

車出大門開了幾百米,拐角有一家餐廳,便下車走了進去,心想終於可以安心吃個飯了。

“郝醫生,這麼巧嗎?”

“你……”

“你什麼你,我今天請假,出來辦點事兒,你看這是‘外出請假申請單’,這兒都能遇見,就說驚不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