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辭掉體製內安逸的工作從家鄉來到北京,程東就開始了艱難的求職之路。
可是因為初始文憑的限製,在那個更看重敲門磚的年代,程東的北漂生活一路波折,充滿艱辛。
初到北京求職失敗後,程東才知道,僅憑一腔熱情,很難在這個城市立足。
好在程東很幸運,他遇到了自己來北京的第一個貴人——電視台旁邊的一家麵館的老板。
具有相似性格的兩個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具有艱難北漂經曆的麵館老板收留了程東,鼓勵他、幫助程東找工作。
在麵館老板的幫助下,程東度過了初期的艱難歲月,並認識了幾個業內的好朋友。
雖然有才華、有實力、肯吃苦、肯鑽研,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程東還是過著漂泊不定、等米下鍋的日子。
好不容易和朋友在一家婚慶公司做得風生水起、眼看生活有所轉機的時候,卻又一次陷入困局。
老板因為輕信朋友錯誤投資,導致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和提成全部泡湯,大家隻得另謀出路。
在對未來充滿憂慮、不知所措的時候,朋友告訴程東,目前各大電視台都在增加頻道設置、增加欄目設置,建議程東去試一試,最起碼有個相對穩定的工作。
在為一位老人拍攝家庭生日宴會的過程中,程東的認真、細心、親和力得到了老人的信賴。
在老人做生意的兒子的介紹下,程東順利進入了一家電視台的娛樂頻道,開啟了新的工作生涯。
雖然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可這是一個沒有底薪的部門,必須靠拉廣告、拉讚助提成拿薪酬。
這個薪酬製度雖然體現多勞多得,可是對於程東這個北漂外來戶來講,很多時候都無法開辟業務,隻能守著部門電話守株待兔。
在熟悉了一段時間的業務後,程東明白了,一味守在辦公室幹活,不出去找業務,肯定掙不到工資,也養活自己都很困難。
不得已,程東再次向老人的兒子求助,老人的兒子便向程東介紹了自己的朋友——貴州福來酒廠的唐老板。
豪爽的唐老板和程東一見如故,當下就和程東商量酒廠廣告宣傳的事。
在程東的積極努力下,唐老板答應在他們頻道做全年300萬的廣告。
為了增強宣傳效果,程東下大力氣分階段、分時段,精心策劃、拍攝、製作了福來酒廠的廣告。
這單對程東來講可以扭轉乾坤的讚助,也是他們欄目最大的一筆讚助。
按照合同約定,這單業務每到位一筆錢,程東就可以提走屬於自己的20%的提成。
可是,等第一筆錢到位後,程東卻遲遲拿不到屬於自己的提成。
而且這段時間,欄目老板始終玩失蹤,總是有意無意躲著他,總是派程東出差。
鑒於上次婚慶公司老板的教訓,加之同事小劉說過的這個領導對提成不明不白的一貫做法,程東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