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堅持以雙邊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法庭仲裁結果公布後,中國仍然以“雙軌思路”來處理南海問題,堅決維護在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在管控矛盾的同時積極推動海上合作,將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共識,擱置爭議,加強合作。目前中國東盟雙方正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中方已經明確簽署框架協議的時間表,而且還將討論各國建立熱線電話以應對不測事態,這符合中國東盟雙方的利益,也符合地區及域外其他國家的共同利益。

第二,堅持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釣魚島主權爭議。一方麵,中國海警船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堅持常態化巡航,依法行使主權。另一方麵,與日本磋商危機管控機製,雙方就盡快啟動“海空聯絡機製”等交換意見,以期緩和緊張局麵並達成互信,努力推動中日關係走出低穀。

第三,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大方向,開展穿梭外交,積極勸和促談,為朝核問題的解決貢獻正能量。為了盡快解決朝鮮核問題,中國提出了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製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

第四,在敘利亞問題上提出了政治解決“四步走”框架思路。即有關各方立即停火止暴,並承諾打擊恐怖主義;在聯合國主持下,各方開展全麵、包容和平等的對話協商,在日內瓦公報基礎上盡快出台政治過渡具體安排;加強國際保障,由聯合國發揮斡旋的主渠道作用;啟動戰後重建進程,讓敘利亞各方各派看到和平的紅利。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讚賞,也越來越獲得阿拉伯世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積極參與解決中東難民潮問題。一是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緩解難民來源國和中轉國的人道主義壓力和困境;二是大力呼籲通過政治方案解決有關國家的內戰和衝突,反對外部勢力使用武力幹預地區國家內部事務,主張地區國家的命運應由地區人民自己主導和掌握;三是堅持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強調聯合國應根據授權有序推進工作,在整合有關國家反對派組織、協調國際反恐行動等方麵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同時,中國主張解決中東難民潮問題需標本兼治。難民問題的根源是發展不平衡和地區不穩定,除了對難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以外,更要有效解決貧困及社會穩定問題,特別是要消除難民來源國的衝突根源。

第六,在阿富汗問題上著眼於未來。中國是阿富汗重要貿易夥伴,對阿富汗主要出口電器及電子產品、運輸設備、機械設備和紡織服裝等,進口商品主要為農產品。但隨著阿政局動蕩、安全形勢趨緊,中阿貿易亦陷入低迷。不過,中阿“貿易相通”主要是著眼於未來。若阿富汗局勢好轉,其過境運輸貿易將迅速繁榮,向東亞、南亞、中亞、中東、歐洲等市場輻射能力亦將得到充分展現,勢必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貿易樞紐。

第一,堅持以雙邊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法庭仲裁結果公布後,中國仍然以“雙軌思路”來處理南海問題,堅決維護在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在管控矛盾的同時積極推動海上合作,將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共識,擱置爭議,加強合作。目前中國東盟雙方正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中方已經明確簽署框架協議的時間表,而且還將討論各國建立熱線電話以應對不測事態,這符合中國東盟雙方的利益,也符合地區及域外其他國家的共同利益。

第二,堅持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釣魚島主權爭議。一方麵,中國海警船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堅持常態化巡航,依法行使主權。另一方麵,與日本磋商危機管控機製,雙方就盡快啟動“海空聯絡機製”等交換意見,以期緩和緊張局麵並達成互信,努力推動中日關係走出低穀。

第三,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大方向,開展穿梭外交,積極勸和促談,為朝核問題的解決貢獻正能量。為了盡快解決朝鮮核問題,中國提出了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製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