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招投標(1 / 2)

“各位所說的那種勞民傷財的工程,確實會消耗民力,也確實會斷送冀州良好的局麵。但是我們冀州這種工程卻不是這樣的,因為所耗費的錢財和利息會通過後期的收費慢慢償還,而所有的民工都是有工錢的,也是自願的,而且傷亡還有補償,而不是征發徭役。而且道路建設都是道路附近的民工優先雇傭。不會耽誤其他地方的農事。這對投資方,建設方,當地百姓都是有好處的。可以繁榮當地的經濟。各位可明白了?”劉峰開始向各位官員解釋這種建設方式。

在古代,封建政府想要建設什麼工程,一般都是征發罪犯贅婿甚至普通百姓的徭役。秦和隋王朝基本上就是亡於大肆的毫無節製地使用民力。這種徭役是沒有什麼工錢的,而是百姓應該付出的,如果你不做,反而要給封建王朝交錢,才能免徭役。如果逃脫徭役那就是犯罪了。

而劉峰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活躍經濟的做法,百姓參與建設都是自願的,而且是有合理的工錢的,傷亡還有補償,這樣就讓給百姓有了選擇,是在家呆著或者忙農活,還是去打工。他們自然會算賬,看看哪一個劃得來。如果工錢給的合理,那麼自然農民會踴躍參與建設。這實際上就是社會資源在資本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規劃下,進行合理流動的典型例子。

當然這種在現代人看起來很簡單的理論,在大漢朝的官員們看來卻非常高深。大家都有些似懂非懂。

郭琳猶猶豫豫地說:“劉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換成這種做法,不僅不會造成民力的浪費,還會繁榮當地的那個什麼……經濟?”

逄仲也有些疑惑道:“這經濟二字,是指經世濟民嗎?”

劉峰一想,這大漢朝確實還沒有經濟二字的現代意思。隻能解釋一下:“經濟是指物質生產、流通、交易的總和。隻有經濟繁榮了,整個社會財富才會增加,百姓生活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生活好了,自然不會造反。而我們大漢朝就會更加富裕!”

常灃疑惑地問道:“這是不是藏富於民的觀點?”

劉峰一想,這和藏富於民其實不是一回事,但是要解釋起來就麻煩了,他說:“這樣吧,我在鄴城學院增加一個科目——經濟學,由我親自講授,各位都可以來聽聽,看看到底什麼叫經濟。怎麼才能讓我們大漢朝更加富強。要知道經濟可是包括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物質生產、流通和交易的總和!各位聽聽對你們各自的產業做大做強大有好處。”

各位官員都很興奮,因為這個年代,劉峰所說所做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在座的每個人都是學習儒家學說才得以出仕的,現在劉峰的很多理論都顛覆了儒家學說的理論。很多人都要捍衛儒家學說,但是在劉峰的強大壓力下,誰也不敢直接說出來,既然你劉峰敢去鄴城學院給我們這些飽學之士講課,那麼在學術討論的幌子下,他們就敢對劉峰提出挑戰了。所以很多人,都私下裏開始準備引經據典準備駁倒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