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又問道:“不知賢侄這紙張一個月能造多少張?又打算賣多少錢呢?”
劉峰說道:“伯父,這產量小侄倒是知道,這樣大小的紙,大約一個月有三萬張左右。這賣多少錢,小侄卻心中沒數。不知道伯父有何可以教小侄。”
郭琳道:“一個月三萬張,產量倒是夠了。這價格嘛……賢侄可知一張寫字的絹帛值錢幾許?”
“小侄不知。”劉峰老實回答。
劉峰心道,一個月三萬張就夠了?這郭琳眼界還是小了些,馬上劉峰就打算投資擴大造紙作坊,不把產量提高到一個月一百萬張都不夠。
郭琳手捋胡須道:“能寫字的絹帛必須是蜀錦,寫字不能洇,大約值一百錢一張。而一張如此大小的書簡,也得價值十錢。賢侄此紙書寫比絹帛流利,比書簡方便。就是不知道製作成本是否過高?”
劉峰道:“製作成本倒是不算太高,大約比書簡高點。”
郭琳眼前一亮,這紙大有可為啊!他道:“如此一來,賢侄可以把紙賣給小老兒。就算十五錢一張吧。如何?”
由於市麵上書簡的零售價格就在十錢左右,所以成本應該低於十錢,而劉峰說紙的成本比竹簡高點,也就是說最多十錢,那麼郭琳用十五錢收購,想來劉峰是不會推辭的。這可以剛才瓊漿玉液酒二成的加價高多了。
劉峰內心都快笑翻了,一錢本錢的紙居然賣到了十五錢,暴利啊!
劉峰故意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既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能讓更多的人讀書,小侄也有心無力去完成,自然是交給伯父去做最好。這錢不錢的倒是無所謂。”
“那怎麼行?沒有錢,一次兩次倒是可以,但是時間一長,誰能堅持下去?而且這麼好的紙,給人免費使用,他們倒不會珍惜了。枉費了賢侄一番心意了。”郭琳立刻勸道。開玩笑,你不要錢,白送,我還賺個屁啊!
“這倒也是。”劉峰假模假式地說,“那小侄就仔細生產,不斷提高這紙的質量。”
郭琳道:“賢侄,下個月這三萬張紙都可以交給小老兒出售嗎?”
劉峰道:“除了青州,北方冀州、幽州、並州和司隸四州都由伯父出售如何?這青州,小侄想留下一萬張,不知可否?”
郭家主要勢力也就在這幾州,再往南,郭家連店鋪都沒有,所以劉峰算是把北方的代理權一把交給了郭家。
“好,就如此說定了。二萬張,下個月小老兒來提貨。”郭琳拿出一個玉佩,遞給劉峰道,“小老兒此次來青州沒有攜帶足夠的現錢,這枚玉佩倒也值些錢財,就放在小侄這裏做個抵押。到時候小老兒來提貨時,用現錢來贖。”
劉峰把玉佩拿在手裏,玉佩溫潤可人,很顯然是古玉。這個年代可沒有現代的造假技術,這種玉佩那可是價值連城的。劉峰連忙把玉往回退,沉下臉來道:“小侄豈能不相信伯父?這玉佩還請伯父拿回去,這不是罵人嗎?”
劉峰心中道,隻要你不是笨蛋,都知道這紙能賺大錢,要是不來提貨倒好了,到時候自己三萬張光在青州賣都不知道夠不夠呢。而且這玉佩也不過在自己這裏留上一個月,又不是自己的,又變不出錢來,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