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侯府庶子(1 / 2)

西晉光熙元年(公元306年)。

曆經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已接近尾聲,東海王司馬越執政中樞,成為了這場大亂的最終的贏家。

這東海王素有賢王之稱,又有大賢王衍王夷甫輔佐,幕府之中更是四方俊彥齊集,如謝鯤、阮修、王敦諸君,都是天下聞名的高士俊彥。

時人都說,若是東海王經營得法,大晉朝中興可期!

然而這個被司馬家各路諸王弄得千瘡百孔的晉朝,要想中興又談何容易?

此時的中原大地,曾經曹操筆下那“白骨曝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漢末慘狀隨處可見,

須知道,此時距離晉武帝鹹寧六年(公元280年)滅吳一統天下,也隻不過是過去了三十年不到的時間!

各地的叛亂也是此起彼伏,先有吳地陳敏轉戰江左,兵鋒直抵武昌,接著是妖賊劉伯根、王彌擾亂青徐;隨後五苓夷進犯寧州,兼因饑疫,死者十萬計;而冀州尚有公師藩為亂,郡縣糜爛不計其數。

而除了地方的叛亂之外,四方的異族更是對中原虎視眈眈。

其中,氐蠻流民首領李雄早已在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率眾攻破CD,割據天府益州,不久後更是會悍然稱帝,定國號“大成”;

而異族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無疑是南匈奴劉淵所部。

劉淵乃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之孫、曹魏時的左賢王劉豹之子,其族在眾多異族中內徙最早,種落最盛,漢化最久,所以崛起也是最先。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原本一直在中原宦遊的劉淵趁著各地紛亂,偷偷返回了部族,然後召集部眾五萬起兵反晉,建國於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自稱漢王。

劉淵起兵反晉到現在一年有餘,攻城略地,聲勢愈大,兵鋒多次直指洛陽,儼然已成為晉朝的心腹大患。

今年並州大饑,匈奴糧草不濟,劉淵不得不率軍就食於黎亭,依靠邸閣存糧度日。

寧北將軍、並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於是趁此良機向匈奴發動進攻,並州諸軍盡數出動,兵力共計四萬兩千人,號稱二十萬,軍威煊赫為北地數十年所未見。

這個消息傳開後,天下人都覺得劉淵這個朝廷心腹之患,幾天之內便要被徹底的拔除掉了。

然而就在今天,洛陽城裏卻傳來了東瀛公大敗的消息!

四萬並州精銳大軍,死傷近三萬,僅有坐鎮壺關的東瀛公麾下一萬兵馬尚存,並州局勢急轉直下,已是岌岌可危。

一時間,天下為之嘩然。

所人都很明白,大晉國朝的肇基,始於前魏天子以並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等郡國,封高祖宣皇帝(司馬懿)為晉公,故而並州實為大晉龍興的基礎,政治意義非同尋常。

再者,並州表裏山河,威淩邊塞、俯瞰洛陽,地理位置極其緊要,又是精兵強將所出之地;

並州一旦有失,其影響絕不限於一州之地,舉凡河北、近畿、關中等地,隻怕從此再無寧日……

洛陽,廣武侯府。

晚風蕭瑟,此時廣武侯府的一處偏院內,一個華服青年正站在庭院樹下,抬頭望著被烏雲遮蓋的皓月。

這個青年名叫劉遵,乃廣武侯的庶長子,不過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靈魂其實是來自現代……

前世種種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在當下。

當劉遵在得知他現在所處的時代之時,幾乎要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