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清史(1 / 1)

我和清史

清史是我的專業,我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它。可說是寢於斯,食於斯,學於斯,行於斯。清史是我理念之歸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

閱讀和研究清史猶如站在高山之巔,凝視先人們走過的那段路程,有喧囂的朝市、血洗的戰場,也有崎嶇的山徑、冷漠的村莊,一幕又一幕不同的曆史場景顯示在眼前。

閱讀和研究清史猶如漂蕩在汪洋大海之中,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社會生活眾多的浪潮奔騰澎湃,一個個像雪花似的噴濺,繽紛多彩,目不暇接。

閱讀和研究清史猶如諦聽一曲優美的交響曲,有金戈鐵馬之雄健,有纏綿悱惻之哀怨,有勇往直前之奮進,有神態自若之淡定,各種情感交替迸發,交織映現。

閱讀和研究清史,展示近三百年封建王朝的際遇和命運,匆忙地奔馳過興、盛、衰、亡的輪回,從盛世的輝煌走向末世的淒涼,其間的經驗教訓使人感慨,發人深省。

我常讀清史,愛讀清史,也常寫和愛寫清史文章,尤其進入老年專嗜清史,幾乎摒棄其他書籍於不觀,謝絕其他文章而不作,集中精力,專務清史,專寫清史。因為清史的書籍和資料浩瀚廣博,無窮無盡,就是畢生專讀清史也隻能讀極小部分。人的生命太短促,隻能就廣闊無垠的清史知識海洋中掬取一勺之水,或觀其大體態勢,或測其某個角落,並不能達到全真和全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我到老年體會得越來越真切。

清史研究是自己的工作、專業與職責,我刻誌自勵,以至誠之心力求敬業,用探索精神去追求未知,用懷疑精神去發現問題,用勤奮精神去搜尋資料,用科學精神去分析疑難,用理性精神去闡釋曆史,在客觀曆史千變萬化的運動發展中尋求其規律,真實地、清晰地揭示曆史的真相。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材質駑鈍,難期高明,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暮年多見世上客,未識真容已白頭”,說的是人到暮年,見多識廣,但還沒有能了解世人和世事。其實做學問比這還要難,因為每一種學問,廣闊無比,其深難測,學問要靠積累才能成熟。清朝滅亡還不到一百年,清史的研究今天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們清史學科以至整個社會科學必須更加努力、更多積累、更善創新、更快前進。中國需要更成熟的社會科學,更成熟的曆史學與清史學,因為這是提高民眾文化素質之必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之必需,深入了解國情以建設中國美好將來之必需。我相信:中國的社會科學、曆史學和清史學發展將越來越成熟、積累將越來越豐厚、研究將越來越精深,在本世紀內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複興做出輝煌貢獻。

(《光明日報》201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