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些人提出欣賞藝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了解任何背景知識,以一張白紙模樣去麵對作品,隻依賴最基本的感官,“用心”去感受博物館裏的藝術。你感受到什麼,藝術就是什麼。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種欣賞方式,那麼它真的那麼好嗎?我想不是。我稱這樣的方式為“傻瓜式藝術體驗”,因為它不僅簡單方便,還為好吃懶做不學習的“傻瓜”找了個“高大上”的理由,讓這件本身值得享受的事成為無聊枯燥、走馬觀花的遊蕩。我們可能在《蒙娜麗莎》前津津有味地拍照,也可能一味地隻在自己第一眼相中的、毫無緣由就喜歡的畫前駐足停留,直到看膩了,也隻能得到一個體會:“嗯,這畫顏色還不錯,畫得挺像。”然後就像一連吃了三鍋東坡肉一樣飽中帶膩,往後再有人提到逛美術館,你就會拚命地搖頭,躲得遠遠的。
我們不需要成為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這中間有個巧妙的平衡點。假如通往藝術的道路上有一扇門,那麼這本書的目標就是成為打開這扇門的鑰匙,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分享給你一些藝術領域最基本的知識和理念。
我希望把快樂帶給你,把些許知識留給你。
我是意公子,咱們江湖再見!
然而,有些人提出欣賞藝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了解任何背景知識,以一張白紙模樣去麵對作品,隻依賴最基本的感官,“用心”去感受博物館裏的藝術。你感受到什麼,藝術就是什麼。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種欣賞方式,那麼它真的那麼好嗎?我想不是。我稱這樣的方式為“傻瓜式藝術體驗”,因為它不僅簡單方便,還為好吃懶做不學習的“傻瓜”找了個“高大上”的理由,讓這件本身值得享受的事成為無聊枯燥、走馬觀花的遊蕩。我們可能在《蒙娜麗莎》前津津有味地拍照,也可能一味地隻在自己第一眼相中的、毫無緣由就喜歡的畫前駐足停留,直到看膩了,也隻能得到一個體會:“嗯,這畫顏色還不錯,畫得挺像。”然後就像一連吃了三鍋東坡肉一樣飽中帶膩,往後再有人提到逛美術館,你就會拚命地搖頭,躲得遠遠的。
我們不需要成為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這中間有個巧妙的平衡點。假如通往藝術的道路上有一扇門,那麼這本書的目標就是成為打開這扇門的鑰匙,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分享給你一些藝術領域最基本的知識和理念。
我希望把快樂帶給你,把些許知識留給你。
我是意公子,咱們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