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龍情結
和許多朋友一樣,我是個狂熱的鐵杆古龍迷,用“古頭”(古龍粉絲之首)來形容也決不過分。
——我曾經如此癡狂於他那詩化的語言、詩意的禪境和對人xing、對塵世的至達領悟、大徹大悟,甚至動過拜師之念,奈何哲人其萎,天才已逝。
但畢竟胸中已湧起一抹無法割舍的情結——古龍情結。
愛或者不愛,心都在那裏。
惟希求此生,能於大師墓前,灑下四十八瓶烈酒,祈願大師尋歡縱酒,九天鳳舞,十界留香。
二、我看武俠
相信很多同時代的朋友,都深深懷念著課桌被窩裏的古、金、溫。
——古大師的作品,自不必說,獵中西之技,彙百家之長,榮冠而成絕響,疏狂而為垂範;還珠樓主的《蜀山》係列,奇幻紛呈,想象豐富,至今無人可以匹敵;金庸的作品,起勢平緩,徐徐鋪開,奇峰突起,漸成大勢,弘揚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jing神,堪稱大手筆;溫瑞安的作品,充沛著“刀即是道”的峻達領悟,畫麵感、立體感極強,引人入境,尤其是《說英雄》《少年四大名捕》係列,更見功力;黃易不僅僅是《尋秦記》的穿越,他把易學、人xing之向往和虛空破碎的終極領悟巧妙地融合,布局恢宏,自成一派,以《大劍師》和《星際浪子》為最;而馬榮成的《華英雄》、《風雲》係列等,足令其傲視江湖。
——燦如繁星的峻峰絕嶺,非當世幾個自戀的名頭、幾句浮誇的說辭、幾處勾人的噱頭可以企及的。
三、武俠死了嗎?
本指望丁情能出幾本大作,隻是不知這位仁兄出於什麼原因,自攢了《怒劍狂花》、《那一劍的風情》和《邊城刀聲》之後,便銷聲匿跡了。隻有溫大俠依然故我,ri煉四神捕,夜伴俠情心,筆耕不輟。
麵對穿越的甚囂塵上,許多人一直都有這樣的疑問,武俠死了嗎?
我也同此一問。
回觀二十年來俠情之路,驀然發覺,武俠不是死了,而是自打金老先生封筆,古大師醉死於狂桀酒後,武俠創作便出現了一道後繼無人的“斷層”!
其一,當然是缺少振奮人心的作品;
其二,隨著影視、網絡等多種傳播手段的興起,擁簇者們被分化了;
其三,網遊拉走了一批人;
其四,拇指時代,文化“快餐”,人們習慣於讀題讀圖,也即我所謂的“短閱讀”,潛心讀下來一整部作品的人ri漸稀少。
劍挑關山月,刀破若水情。無論人們的審美誌趣如何鬥轉,無論寫作技法如何標新立異,也難掩武俠的魅力。
不才挑不起武俠重新崛起的大旗,但卻鎮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武俠,真的死了嗎?
四、摹仿絕不是抄襲
古大師本人曾一再疾呼,“摹仿絕不是抄襲”。畢竟,古大師的作品中也有許多“偷來的招式”,諸如宮本武藏和當世最美麗的劍客那鬥智鬥勇的一戰,丸目長惠嚇退武藏的那個抽劍的動作,西方“教*父”的影子,基督山伯爵jing心設計的複仇,甚至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愛的悲情等等。但他的境界和他犀利的文風、奇峰迭起的才思,就像陸小鳳躺在床上喝酒的獨門功夫一樣,別人是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