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無忌告訴平王:“伍奢有兩個賢能的兒子,不殺他們,則終為楚國的禍害。可以將伍奢作人質,召來他們,否則楚國後患無窮。”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能叫來你的兩個兒子就可活命,否則就被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讓他來則必來;伍員桀驁不馴,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深知來了必定被擒,肯定不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來,可保全你父親的性命;否則,就立即殺死伍奢。”伍尚準備前往,伍員說:“楚王召我們倆,並不是想讓父親活命,而是擔心我們逃跑,留下後患,因此用父親作人質來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肯定同父親一起被處死。這對父親的死有什麼好處呢?去了,則令我們無法報仇。不如逃到別國,借助別國的力量來洗雪父親的恥辱。一同送死是沒有意義的呀。”伍尚說:“我知道即使去最後也無法保全父親的性命。隻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得生存,若不去,以後又無法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於是就對伍員說:“你可以逃走,你去報殺父之仇,我要就身去死。”伍尚被抓後,使臣又要抓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他得知太子建在宋國,就去投奔他。伍奢聽說子胥逃跑後說道:“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就同父親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了。
※原文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於兩國舉兵相伐。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鍾離、居巢而歸。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複遣公子光。”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內誌,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於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譯文
無忌告訴平王:“伍奢有兩個賢能的兒子,不殺他們,則終為楚國的禍害。可以將伍奢作人質,召來他們,否則楚國後患無窮。”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能叫來你的兩個兒子就可活命,否則就被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讓他來則必來;伍員桀驁不馴,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深知來了必定被擒,肯定不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來,可保全你父親的性命;否則,就立即殺死伍奢。”伍尚準備前往,伍員說:“楚王召我們倆,並不是想讓父親活命,而是擔心我們逃跑,留下後患,因此用父親作人質來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肯定同父親一起被處死。這對父親的死有什麼好處呢?去了,則令我們無法報仇。不如逃到別國,借助別國的力量來洗雪父親的恥辱。一同送死是沒有意義的呀。”伍尚說:“我知道即使去最後也無法保全父親的性命。隻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得生存,若不去,以後又無法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於是就對伍員說:“你可以逃走,你去報殺父之仇,我要就身去死。”伍尚被抓後,使臣又要抓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他得知太子建在宋國,就去投奔他。伍奢聽說子胥逃跑後說道:“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就同父親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了。
※原文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於兩國舉兵相伐。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鍾離、居巢而歸。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複遣公子光。”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內誌,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於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譯文
伍子胥到宋國後,恰逢宋國華氏作亂,就和太子建一起逃往鄭國。鄭國君臣對他們都很友好。太子建又去晉國,晉頃公說:“您既然跟鄭國的關係密切,鄭國信任您,若您能給我們做內應,我們從外麵進攻,定能滅掉鄭國,滅掉鄭國後就把它分封給您。”於是太子建就回到鄭國。舉事時機尚未成熟,正趕上太子建因個人私事打算殺掉一個隨從,這個人知道太子建的計劃,就報告給鄭國。鄭定公和子產把太子建殺了。太子建有個兒子叫勝。伍子胥害怕了,就與勝一起逃向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官兵要捉拿他們,於是,伍子胥和勝各自徒步逃跑,差一點脫不了身。追兵在後。到江邊,江上有一個漁翁乘著船,知伍子胥危急,就將其渡過江。過江後,伍子胥解下隨身帶的寶劍說:“這把劍價值百金,送給您。”漁翁說:“楚國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糧五萬石,封執珪的爵位,難道是僅僅值百金的寶劍嗎?”漁翁不肯接受。伍子胥還沒逃到吳國京城,就病了,中途停下討飯吃。到達吳都,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