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麓女院(1 / 2)

女子進學,多方對此褒貶不一。有認為是功德大事的,為天下之先驅的,讀書使女子亦明理,開闊視野,且與夫君共話文博,以詩詞互通心意,豈不妙哉。眾人想想,的確是這個道理。試想那識字通墨之人,褪去白日裏諸事紛擾,月下曉風,庭蘭芳草,與妻子紅袖添香,豈不是美事一樁。

而反對的人,道理也十分硬氣。女子讀書 ,通理是通理,可若養成了氣性和膽氣,如何還甘心安於宅內,潛心侍奉夫君。眾人想想,這個似乎也有理呐。那多數男子,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人,既無潘安之貌,亦無石崇之財,倘若妻子因讀書而生了外向之心,自己要如何應對。那支持之人發了個鼻音以示不屑,隻有那等無用之人才會有此庸擾。

“女子進學若真是好,怎不見女院院首讓他的女兒進學呢?”

此話一出,如重磅之錘,場麵立時被壓製住了,誰也不再反駁。此話說來,還要源回四年前。

遲麓書院為免紛擾,亦為長久之計,從立院之初起,就將書院分為男院與女院,並不混雜一概而論。這就是為何雖女子進學各方意見不一,卻能在諸聲中辦學多年的重要緣由了,男女兩院是分開的。

男女兩院各有一條路,若是不願繞路欣賞這遲麓山的美景,可直通山下。男院自南開大門,向陽,自南邊的山腳上山,一路多高大水杉鬆柏之書,取其端方正直之意,亦如男兒的陽剛之氣。女院自北開大門,背光,一路拾級而上,多池塘花柳,小巧精致,取其溫婉秀智之涵,亦如女兒的柔婉之美。

兩院之間,有兩道高牆隔開,平時書院也派門人看守,故而多年來兩院相安無事,並未曾鬧出過最為忌諱的風月之事。

書院之中,兩院規模並不相當,男學子是書院的主要生源,男子進學,優秀者可參加朝中舉辦的應試,若是再優秀的,入朝封官的也大有人在,是以時下,讀書之風盛行,但凡家裏有子的,勒緊了褲腰帶也要供兒子進學。

而女學子,一不必擔生計,二不必憂前途,是以入學之人,家中多為富庶。且相較於男院,女院的學子人數,是大大少了許多,教舍占地也少了許多,故而房屋牆瓦,簷下陳設,院落景致,都頗為精致,很有些男兒窮養,女兒嬌養的意思。

遲麓書院山長之下,男女兩院各有院首一名,請的是當地頗有聲望的先生。當年定下這一任的男女兩院院首之時,院中頗有微詞。原因無他,女院院首趙崇趙先生,執教多年,雖從不入朝堂,不負功名,但其所教之徒,卻多多地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這之中,最為盛名的,當屬兩年前以不至弱冠之齡奪得寶慶二年文試探花的顧氏郎君。聖人於大殿之上,朱筆一揮,從眾多芝蘭毓秀的學子中圈出了一位格外俊秀的兒郎,因其實在容貌出眾,向來又有探花美儀郎的傳統,故聖人點為探花。此人,便是三水鎮的顧氏郎君。

女子進學,多方對此褒貶不一。有認為是功德大事的,為天下之先驅的,讀書使女子亦明理,開闊視野,且與夫君共話文博,以詩詞互通心意,豈不妙哉。眾人想想,的確是這個道理。試想那識字通墨之人,褪去白日裏諸事紛擾,月下曉風,庭蘭芳草,與妻子紅袖添香,豈不是美事一樁。

而反對的人,道理也十分硬氣。女子讀書 ,通理是通理,可若養成了氣性和膽氣,如何還甘心安於宅內,潛心侍奉夫君。眾人想想,這個似乎也有理呐。那多數男子,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人,既無潘安之貌,亦無石崇之財,倘若妻子因讀書而生了外向之心,自己要如何應對。那支持之人發了個鼻音以示不屑,隻有那等無用之人才會有此庸擾。

“女子進學若真是好,怎不見女院院首讓他的女兒進學呢?”

此話一出,如重磅之錘,場麵立時被壓製住了,誰也不再反駁。此話說來,還要源回四年前。

遲麓書院為免紛擾,亦為長久之計,從立院之初起,就將書院分為男院與女院,並不混雜一概而論。這就是為何雖女子進學各方意見不一,卻能在諸聲中辦學多年的重要緣由了,男女兩院是分開的。

男女兩院各有一條路,若是不願繞路欣賞這遲麓山的美景,可直通山下。男院自南開大門,向陽,自南邊的山腳上山,一路多高大水杉鬆柏之書,取其端方正直之意,亦如男兒的陽剛之氣。女院自北開大門,背光,一路拾級而上,多池塘花柳,小巧精致,取其溫婉秀智之涵,亦如女兒的柔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