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好詩呀!”
其餘眾人皆紛紛起身,俯首望去,讚歎不已。
姚公將此詩反複吟誦之後,捋須而笑,“魯直兄僅僅隻是通過品酒,便能窺一管而知全豹,將這釀酒的過程看得真切細致,以山穀飄蕩的白雲來形容酒蒸汽凝結時所產生的白霧,可謂形神兼備,實屬妙哉!”
“某倒是認為,‘姚子雪曲,杯色爭玉’此句才是張皇幽眇,尤為精粹矣。”其中一人道。
“哦?何以見得?”
聽聞此話,姚公饒有興味地看向他,並微微側頭,唇角輕揚。
“世人皆道,姚子雪曲酒味醇厚、香氣怡人,殊不知其色澤與外觀亦是出類拔萃。”
說著,他便指向盛於杯中的美酒,繼續道:“魯直兄善品酒,更懂賞酒,以一句‘杯色爭玉’,將姚子雪曲那晶瑩通透的酒色與美玉相較之,可謂精妙絕倫矣!”
“嗯嗯,說得在理。”眾人皆點頭。
“那魯直兄,此詩之詩名為何?”有人問道。
“唔..詩名?”
已然半醉的魯直掀開眼皮,瞅了一眼麵前的詩文,又看向不遠處的那半杯美酒,遂長臂一伸,將其拽入跟前。
“滴答”一聲,杯中酒水撒出數滴,澄澈剔透,滴落至石桌上麵,隨即化作一灘水漬,被陽光一照,竟反射出了翠綠的柔光。
“當當!”
他抬起食指,輕敲杯麵兒,杯中酒水隨之蕩漾,漣漪頻生,一圈兒又一圈兒,在淡青色的杯中,靈動生姿。
眾人見狀,皆屏息凝神,不再多言,靜待其下一步動作。
“安樂泉釀美酒,美酒亦使人安樂舒心,因此,老夫認為,這泉水與酒水皆乃安樂泉,唔..那此詩便名為‘安樂泉頌’吧。”
“砰!”
言罷,頭一耷拉,便昏睡過去。
“魯直兄!魯直兄!”
眾人上前,對其又推又喊,不過,卻始終無法將其從夢中喚醒......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眾人皆以為魯直醉酒昏迷,豈不知他已然夢魂入蘭亭,於溪流竹林間,感受著曲水流觴的雅韻與愜意。
北宋紹聖四年,謫居戎州的黃庭堅,在“姚子雪曲”中尋得了心安與快樂,自此便與戎州結下不解之緣,並以一首《安樂泉頌》,將“姚子雪曲”發揚光大,聞名北宋。
此後,《安樂泉頌》便在戎州酒界口口傳誦,既見證著宜賓博大精深的白酒文化之發展,亦拉開了元末明初酒江湖之序幕。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是黃庭堅對過往與故人的唏噓感歎,而在公元1370年,因“姚子雪曲”重出江湖,詩中的“江湖夜雨”變為現實,於宜賓這麼個邊遠小縣,打造了一個沒有刀光劍影,卻有酒香肆意的酒江湖......
“好詩!好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