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天氣涼;秋風蕭瑟,讓人感傷。諸葛亮的病情竟然嚴重起來,消息傳到成都,後主劉禪大為驚愕,他趕緊派尚書仆射李福星夜趕往五丈原,一方麵探視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麵還有大事相問。據《益部耆舊雜記》記載,李福到了五丈原,見到丞相時,看到丞相病得已經很重,於是在病床前向丞相詢問對國事方麵的交代,聽完後就急忙回成都複命。走了幾天,突然想起來還有重要的事沒有問,於是又返回來重新麵見丞相。

諸葛亮對李福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說的很多,再說一天也說不完(雖彌日有所不盡)。你想的問的,公琰合適(君所問者,公琰其宜也)。”公琰是蔣琬的字,李福道:“前幾天確實忘了問您這件事,就是您百年後誰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來。我還想再問您,蔣琬之後,誰可以接任(乞複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諸葛亮回答:“文偉可以。”文偉,是費禕的字。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合適,諸葛亮不再回答(又複問其次,亮不答)。

李福千裏迢迢來前線探病,還肩負著重要使命,見到諸葛亮後居然把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忘了,說出來似乎難以令人置信。李福不是普通官員,他是尚書仆射,相當於“朝廷秘書局副局長”,能坐在這個位子上絕對不是“馬大哈”。《三國誌》評價李福果斷而且敏銳(果銳),《益部耆舊雜記》評價李福是一名非常稱職的行政官員(為人精識果銳,敏於從政),李福怎能在關鍵時刻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顯然不是李福“忘了”,而是行前並沒有向諸葛亮詢問接班人的任務。沒有任務,自己就不能多嘴,這是紀律。李福去而複返,說明又接到了新任務,當然在諸葛亮麵前不能如實地說,隻好說自己忘了。諸葛亮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沒有挑破,更沒有追問。

從李福任職經曆看,他是直接服務於後主劉禪的人。李福擔任尚書仆射之前還擔任過巴西郡太守、江州都督、楊威將軍等職,都是重要職務。但李福在蜀漢官員中名氣不太大,除這次出使五丈原,史書基本上沒有留下關於他的太多記載,這很大程度上與李福的出身有關。李福是益州刺史部梓潼郡人,益州地道的本土派,益州本土派盡管也出了張裔楊洪等後起之秀,但在諸葛亮死後,他們在蜀漢政治格局裏的影響力越來越下降了。

不過李福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當過劉備的書佐,相當於“文字秘書”。劉備大概對這個秘書相當欣賞,所以提拔李福當了成都縣令,雖然隻是個品秩六百石的縣官,卻是蜀漢首都所在地的縣令,重要性非同一般。李福現在供職的尚書台雖然不是蜀漢的權力中樞,但作為劉備曾經的書佐,李福在劉備身邊工作過,對劉備想必也充滿了感情,所以他是後主劉禪比較信得過的人,這大概是後主派李福前來漢中前線探病的重要原因。

秋風起,天氣涼;秋風蕭瑟,讓人感傷。諸葛亮的病情竟然嚴重起來,消息傳到成都,後主劉禪大為驚愕,他趕緊派尚書仆射李福星夜趕往五丈原,一方麵探視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麵還有大事相問。據《益部耆舊雜記》記載,李福到了五丈原,見到丞相時,看到丞相病得已經很重,於是在病床前向丞相詢問對國事方麵的交代,聽完後就急忙回成都複命。走了幾天,突然想起來還有重要的事沒有問,於是又返回來重新麵見丞相。

諸葛亮對李福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說的很多,再說一天也說不完(雖彌日有所不盡)。你想的問的,公琰合適(君所問者,公琰其宜也)。”公琰是蔣琬的字,李福道:“前幾天確實忘了問您這件事,就是您百年後誰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來。我還想再問您,蔣琬之後,誰可以接任(乞複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諸葛亮回答:“文偉可以。”文偉,是費禕的字。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合適,諸葛亮不再回答(又複問其次,亮不答)。

李福千裏迢迢來前線探病,還肩負著重要使命,見到諸葛亮後居然把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忘了,說出來似乎難以令人置信。李福不是普通官員,他是尚書仆射,相當於“朝廷秘書局副局長”,能坐在這個位子上絕對不是“馬大哈”。《三國誌》評價李福果斷而且敏銳(果銳),《益部耆舊雜記》評價李福是一名非常稱職的行政官員(為人精識果銳,敏於從政),李福怎能在關鍵時刻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顯然不是李福“忘了”,而是行前並沒有向諸葛亮詢問接班人的任務。沒有任務,自己就不能多嘴,這是紀律。李福去而複返,說明又接到了新任務,當然在諸葛亮麵前不能如實地說,隻好說自己忘了。諸葛亮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沒有挑破,更沒有追問。

從李福任職經曆看,他是直接服務於後主劉禪的人。李福擔任尚書仆射之前還擔任過巴西郡太守、江州都督、楊威將軍等職,都是重要職務。但李福在蜀漢官員中名氣不太大,除這次出使五丈原,史書基本上沒有留下關於他的太多記載,這很大程度上與李福的出身有關。李福是益州刺史部梓潼郡人,益州地道的本土派,益州本土派盡管也出了張裔楊洪等後起之秀,但在諸葛亮死後,他們在蜀漢政治格局裏的影響力越來越下降了。

不過李福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當過劉備的書佐,相當於“文字秘書”。劉備大概對這個秘書相當欣賞,所以提拔李福當了成都縣令,雖然隻是個品秩六百石的縣官,卻是蜀漢首都所在地的縣令,重要性非同一般。李福現在供職的尚書台雖然不是蜀漢的權力中樞,但作為劉備曾經的書佐,李福在劉備身邊工作過,對劉備想必也充滿了感情,所以他是後主劉禪比較信得過的人,這大概是後主派李福前來漢中前線探病的重要原因。

李福去而複返,誰給他下達的新任務呢?一個可能仍是後主劉禪,也許當初派李福來漢中隻是為了探一探病,但李福走後,後主想到諸葛丞相年事已高,所以想到了關於他接班人安排的事,需要丞相交代一下於是又派人去了漢中,半路上遇到了李福。但更多的人大概會懷疑到蔣琬的頭上,也許後主派李福去前線探病事先沒有知會蔣琬,蔣琬得知後意識到李福此行的任務中缺少一項重要內容,他要麼派人立即趕赴漢中找李福,要麼麵見後主陳述意見,這就有了李福的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