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堯登上帝位。他善於聽取,善於觀察,善於總結,善於思考,他的光輝充滿天下。後來,他主動從帝位上退下來,把帝位讓給虞舜。史官根據相關事實寫作了《堯典》。
(以上是序文)
如實地查考古代是這樣的:
堯登上天子之位,他的名叫放勳。堯帝處事敬慎,節約用度,能夠明察一切,善於總結和思考,溫和寬容,確實做到誠信,恭謹不懈地處理政事,能夠推賢尚善。
堯帝的人格光輝普照四方。他的思慮能夠向上領會天意,向下查知民情。他能夠發揮超過一般人的才智和美德。他使自己的整個家族和遠近的親族都能和睦相處,整個家族和遠近的親族都能和睦相處了,在政事治理上辨明和彰顯百官的善與不善,百官的善和不善都辨別鮮明了,再使各個不同的族群都能和睦融洽地相處,於是廣大的老百姓都友好和平地生活了。
堯帝命令羲[xī]仲、羲叔、和仲、和叔,認真敬神、遵循天數,推算和取法日月星辰的運行,恭敬地製定出曆法和節氣時令,並傳授給民眾。
堯帝分別命令羲仲,居住在東海之濱的叫做湯穀的地方,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別測定太陽升起的時刻。把白天和夜晚長度相等、南方朱雀七宿星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的那天,命名為“春分”。此時,民眾播種、莊稼發芽,鳥獸生育繁殖。
再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別測定太陽向南運行,恭敬迎送太陽升起和落下。把白天時間最長、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火星黃昏時出現在南方的這一天命名為“夏至”。此時,民眾讓蔬果禾穀繁茂生長覆蓋大地,鳥羽獸毛變稀疏,露出皮膚。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叫做昧穀的地方,恭敬地送行向西落下的太陽,辨別測定太陽最終落下的時刻。把白天和夜晚長度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星虛星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的那天,命名為“秋分”。此時,民眾忙於收割成熟的農作物,鳥獸開始換生新毛。
又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叫做幽都的地方,從北方觀察太陽的運行。把白天時間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星出現在正南方的這一天,命名為“冬至”。此時,民眾在室內或地下室,儲存收藏好食材,鳥獸長出了暖融融的細毛。
堯帝說:“啊,你們羲和四個人,一周年就定為三百六十六天,加上閏月,來確定一年四季成為一歲。用這個曆法來規範百官的工作,眾人的工作業績都會興旺起來了。”
堯帝說:“誰可以順應天時擔任空缺的重要官職?”
名叫放齊的官員回答:“你的兒子丹朱明白政事。”
堯帝說:“不可以吧,他說話不忠信、好爭辯,可以擔任重要官職嗎?”
堯帝說:“誰善於管事呢?”
名叫歡兜的官員回答:“我看,共工這個人在廣泛糾集人力方麵具有一定的本領。”
堯帝說:“不可以吧,他嘴上說說是可以的,但是實際做起來卻是兩樣,他外表恭順,但是內心根本不敬上天、甚至不把上天當回事。”
堯帝說:“唉,四嶽,滔滔洪水到處危害百姓,上漲的水勢漫上山嶺,浩蕩的洪水不把上天放在眼裏,天下的民眾都在歎息、詢問,有誰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呢?”
眾官員回答:“那麼,任用鯀[gǔn]吧。”
堯帝說:“恐怕不行吧,他這個人不遵從法紀命令,危害同族的人。”
擔任四嶽的官員回答:“不是這樣吧,先試用嘛,行的話就用。”
堯帝對鯀說:“你去治理洪水吧,要敬慎啊。”
九年過去了,鯀治理洪水沒有成功。
堯帝說:“唉,四嶽,我已經在帝位上勤勞工作七十年了,你們中的哪個人能夠順應天命、履行我這個帝位的責任呢?”
擔任四嶽的官員回答:“我們德行鄙陋,實在不配帝位。”
堯帝又說:“你們可以明察賢明之士,推薦隱匿在民間的聖賢。”
大家紛紛向堯帝建議說:“倒是有個貧苦的男子可以考慮,名叫虞舜。”
堯帝說:“嗯,我也聽說了,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呢?”
四嶽回答:“他是一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性格頑固,他的母親亂說話,名叫象的弟弟傲慢不友好,但是虞舜都能跟全家人和諧相處、恪盡孝道。他以厚道美好的人格,治理家庭沒有隔閡。”
堯帝說:“我自己來試試吧,我要把自己的二個女兒嫁給他,看看他是怎麼樣為我的二個女兒立規矩的。”
於是堯帝命令自己的二個女兒,去到媯[guī]水河的拐彎處的鄉村裏,下嫁給農民虞舜做老婆。
堯帝對出嫁的女兒說:“要恭敬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