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功敗垂成(1 / 2)

燕雀風輕二月天,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裏,晏都之中的景象卻有那麼些格格不入。

昌平王反了,如今已兵臨城下。

晏都四方城門緊閉,裏頭的人逃不出去,外頭的人又跑不進來,皆是焦慮不安。

宮廷之中更是亂了套,內宦宮婢再也不是從前那副低眉順眼的模樣。但凡在主子房中發現什麼值錢的物件兒,統統都順走,若是主子不占高位,索性就用搶的。

相較於這些人,王弗苓則悠然不少,她被關在清秋殿中,沒人來理會她。

清秋殿在內廷最清冷的邊角上,乃冷宮一座,殿門常年緊閉,除了偶有宮人送飯之外,鮮少有人至此。

王弗苓坐在這殿中憶起她與慶元帝的往事,每一幕都記憶猶新。

還記得第一次見慶元帝是隨父親入宮麵聖之時,他在皇子中間那麼的不起眼,但他那雙眼睛澄澈清亮,讓人過目難忘。

初與他對視之時,令王弗苓心顫不已,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了這個能讓她心動的人,自此義無反顧。

那時慶元帝還隻是個不得先帝待見的皇子,又與一眾皇子不合,所以待人接物小心翼翼,為人也和善。

與現在相比,他當年尚且能算有情有義,所以王弗苓也傾囊相助,想盡一切辦法勸說父親助他成就大業。

王家乃世家之最,王弗苓的父親官拜宰相,後又遞封定國公,朝中為官者亦有許多王家門生。

有了王家的協助,慶元帝一路扶搖直上,其勢力覆蓋半壁朝堂。

因此,他才有資本與沂南王抗衡,才能在先帝臥病之時逼先帝退位改詔。

說白了,這天下本就不是他的天下,所以他登基之後改國號為慶隆,改年號為元朔。這“元”字頗為講究,意思是伊始之年,也是他慶元帝的由來。

他曾對王弗苓說,我這輩子有妻若你,足已……

起初他確確實實對她珍重萬分,以大夏最高禮製迎她入宮,冊封為後。

但帝王的深情也不過如此,短短五年之間他納了無數的女人入宮,而將她丟棄在一旁。

王弗苓自認不是什麼賢惠的女人,更不會惺惺作態,所以宮裏誰最得慶元帝的寵愛她就收拾誰,誰恃寵而驕那就得死!

故而,死在她手裏的妃嬪不計其數,在她這裏吃過虧的女人更是數不勝數。

大概是覺得虧欠,慶元帝對她的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眼不見為淨。

但後來卻出現了韓淑芸。

韓家也是一代世家,韓大公年長居奉常一職,乃九卿之首,又賜封一等國公韓國公。

而韓淑芸是韓家嫡長女,身份自然尊貴。

王弗苓卻不以為然,依舊肆意妄為,想要韓淑芸也步那些悲慘女人的後塵。

可這次她沒能得逞,慶元帝將韓淑芸救下,禁了王弗苓的足,夫妻二人也因此鬧翻。

此後,她與慶元帝漸行漸遠,雖有皇後之名,卻無協掌六宮之權。

而那韓淑芸呢?得慶元帝獨寵,誕下皇嗣,平步青雲。

王弗苓心死,也曾想著不再過問他們的事情,安穩度過餘生。

可天不從人願,她竟不知道慶元帝早已將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後快,所以她才眼睜睜的看著王家滿門滅絕。

若不是王家,慶元帝如何能坐上皇位?

可他如今皇位坐穩了,便要過河拆橋!

他誅王家滿門獨獨留她一人性命關在冷宮之中,還美其名曰仁慈。

當初的山盟海誓都丟去喂了狗,慶元帝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澄澈的少年。

王弗苓如今別無他求,唯一求的是慶元帝下地獄!

昌平王乃是慶元帝的胞弟,也是王弗苓的一枚棋子,隻要他能一舉攻破晏都取慶元帝而代之,她便大仇得報。

思及此處,王弗苓輕笑一聲,慶元帝可以不顧多年情意,她也能勾三搭四坐上昌平王的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