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4月25日,功夫巨星李連傑在其生日前夕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據李連傑說,其公眾號將會分享電影、武術、壹基金、太極禪四個方麵的內容。在此之前,陳坤通過打造自己的公眾號自媒體平台實現了一天700萬元的收入,這也讓微信公眾號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作為連接用戶與用戶、企業與用戶的領先自媒體平台,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經突破了1500萬人次,並且還在以每天1.5萬人次的速度增加。可是你真的了解微信公眾號嗎?你知道微信公眾號如何起名才能在搜索排名中占據優勢地位嗎?你知道微信公眾號如何生產內容才能獲得“10萬+”的點擊率嗎?你知道微信公眾號是如何幫助自媒體或企業實現巨額盈利的嗎?
以內容生產為例,本書講述了“2016年第一網紅‘papi醬’”的內容運營案例。“papi醬”的內容生產有三個特點:選擇易於傳播的話題;多網絡語的語言選擇;插入式評論的誘導方式。
首先是話題選擇。對於像“papi醬”一樣的自媒體及主播們來說,他們每天都在思考的三件事情就是說什麼、怎麼說、說得怎麼樣。“papi醬”所說的內容大多是“80後”和“90後”生活中、職場中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及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大多針對批判性強、適合傳播的問題,因此總是能夠引爆傳播。
其次是語言選擇。“papi醬”的語言選擇藝術值得推敲,幾乎每三句話就有一個小高潮。“papi醬”多用短句、陳述句、縮寫詞、簡單詞,發音變化及拚寫倒置等技巧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盡管這種支離破碎的網絡語言不是“papi醬”創造的,但是她把這種語言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最後是誘導方式。在每一個視頻中,“papi醬”都會使用“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這種總結式的誘導。這種總結非常自然,容易讓觀眾接受,大多數觀眾都會順著情緒引導,進入完整角色的過渡。另外,像“當時就懵的我……”這種插入式的評論引導代替了觀眾的思考,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papi醬”以外,我們還列舉了“羅輯思維”、“同道大叔”、“吳曉波頻道”、“咪蒙”、“顧爺”、“石榴婆報告”等大量紅人自媒體案例。還有小米、可口可樂、海底撈、星巴克等企業官方微信公眾號案例,為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提供範例。
可以說,本書涵蓋了微信公眾號從注冊到內容創作,再到推廣,最後到盈利的整個過程的實戰方法、成功案例及技巧。這些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可以使公眾號運營新手省去大量的摸索時間,提升運營工作的效率;可以使長期從事公眾號運營的工作者對照自己的成果,發現自己的優劣勢,從而使運營工作提升一個等級。